油品升級到底該由誰來埋單?
霧霾圍城,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承諾,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屬企業的提高脫硫裝置將全部建成投產,從明年起將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油品,以降低汽車尾氣中的顆粒物。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2月1日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石化每年將投入三百億元左右解決油品質量問題。 面對輿論與社會各界的拷問,中石化終于承認霧霾與油品質量有關聯,這是艱難的一步,恐怕也是輿論倒逼的結果。就在幾天前,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還通過媒體進行了公開回應,不但不承認油品質量差,反而大贊過去十年油品質量在全國范圍內連跨了三大步,北京、上海和廣州則更進一步。言下之意,霧霾天氣不是油品質量問題造成的。 為實現2014年全面向市場供應國四標準油品,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每年將投入三百億元左右解決油品質量問題。按照卓創資訊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級國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計在500億-600億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 接下來的問題是,石油質量升級成本到底由誰來承擔。正如有論者擔心的那樣:承認了責任,是不是油價上漲的序曲?降低成品油的含硫量,就會增加成本,這個成本,最終恐怕又是要由消費者埋單!實際上,近年來,我國油品質量升級困難的背后,歸根到底是一個經濟利益問題———該由誰來承擔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是通過漲價讓消費者承擔,還是由國家財政補貼,抑或企業自行消化?在解決方案出臺之前,油品升級無疑還充滿未知數。 不過,從過去的種種跡象來看,油品升級所帶來的成本增加,石油企業已經開始通過漲價,來讓消費者埋單。 北京、上海和廣州都曾由于油品質量升級而造成價格上漲。世博會前,上海在啟用國IV標準93號汽油時,提價0.30元-0.40元/升。去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調價后,國四標準的廣州、上海93號汽油價格分別為7.69元/升、7.75元/升,比實施國三標準的武漢93號汽油高出近0.3元/升。而實施京五標準的北京92號汽油更高達7.81元/升,比武漢的價格高出近0.4元/升。 在國外,一般而言,油品升級由國家稅收、消費者以及生產者共同來承擔。具體到我國,筆者覺得,不妨以國家稅收為著眼點,讓石油“暴利稅”(石油特別收益金)為油品升級埋單,以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按照國務院《關于開征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決定》和《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的規定,這部分收益一部分將返還給壟斷石油巨頭,用作成品油市場化定價尚未全部到位的成本。這意味著,用“暴利稅”作為油品升級的資本金,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年報顯示,2011年兩大油企的暴利稅大幅增加至1400億元,同比幾乎翻番。顯然,我們完全可以從“暴利稅”中,抽出600億元來彌補這部分開支。只有明確了讓國家稅收承擔這部分油品升級成本,才能讓油品與汽車標準實現同步升級,有利于節能減排,也能減少消費者的怨言。(吳睿鶇) |
關鍵詞:油品質量,升級,霧霾,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