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十件實事件件細化量化[圖]
制圖:王戩芬 一飯膏粱維系萬家,衣食住行關乎大局。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真心實意辦好惠民利民實事”成為今年我省政府工作至關重要的內容。報告為此用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這一意味深長的表述。 以人為本,民生為重。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要協調發展,經濟增長是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可以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發展的包容性,讓每一個人都能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 因此,報告提出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件民生實事件件看得見、摸得著。 涵蓋范圍更大 兼顧基本生活需要與精神文化層面享受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層次分為五個,從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最終到自我實現,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 而翻閱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民生”的內容,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一條從解決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到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軌跡——— 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強化醫療服務保障、加大農村群眾幫扶救助力度,是為了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 推動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事關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 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這是對百姓最平常的衣食住行的承諾;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平安河北建設,是讓人民生活更有安全感、更幸福、更有尊嚴。 從力爭“有保障”到追求“更滋潤”,專家認為,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民生工作不斷加深理解與認識,體現了政績觀的改變與提升。“民生建設在宏大敘事的同時開始關注細節,開始關照人的多層次、高層次需求。” 由此不難理解,為何這份提綱挈領性質的報告中,也會看到諸如“加強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與就業安置工作”、“嚴厲打擊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實施白內障患者萬人復明工程”、“抓好水電氣暖等生產設施和管道、線路檢測檢修”等涉及群眾生活的細節安排。 此外,“民生”部分最后一條關于“深入開展平安河北建設”的要求,也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廣泛討論。“這塊內容一上來就強調‘創新社會服務和管理’,這就對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借鑒省會在街頭設立110綜合警務站的做法,2012年邢臺市在市區建設22個治安崗亭,并提出通過2至3年不懈努力,讓群眾自愿拆掉防盜網,使商戶主動去掉卷簾門,把邢臺打造成發案率最低、破案率最高、群眾最滿意的平安城市;保定提出加快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滄州開展“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 社會學者認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特別是政法系統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上動情、用心、用力,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要讓群眾增添更多的安全感,使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暢通起來,就必須確保報告部署的民生工作扎實推進。只有群眾生活有了保障,看得起病、上得起學、住得起房、用餐用藥放心,社會才有可能穩定,河北才可能平安和諧。”專家分析,報告中的十項民生工作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每一項都反映了社會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風險隱患,只有解決好每個基層微觀事項,才能構筑起和諧河北的堅固基礎。 目標要求更細數字目標彰顯工作力度 乍看報告中關于“民生”的章節,最突出的感受就是那滿紙數字。 “報告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目標,每一個都落實在數字上,可見這些改善民生的舉措并不是說過就完了的。”有代表如是說。 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22萬套、竣工22萬套、投入使用18萬套;推進30個縣級中醫院標準化建設;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700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數字看似枯燥,卻讓“民生”二字變得有血有肉、可期可感。 “十件實事都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繞不開、離不了的方面。報告為此設定了許多具體任務,老百姓看了,心里就對政府民生工作的力度有了譜。”一位代表一邊翻看報告一邊說。 有專家認為,報告將民生工作進行細化量化,更是對政府機關和黨員干部的加壓與鞭策。“任務具體,目標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也就更清楚,考核也有了相應的標準。” 事實上,通過細化目標將民生工作穩步推進,這在我省已有先例。繼2011年成功讓377.4萬人喝上放心水后,2012年我省又超額完成解決4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目標。今年,報告中提出再解決70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目標細化,體現的是省委、省政府關注民生的真情實意,而細化后的目標如何實現,則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智慧。 “民生工作是一個相當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幾乎涉及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為了保證民生工作真見實效,必須加強體制機制改革。”代表、委員們建議,要通過制度性的設計避免這些民生目標淪為一紙空文。 有代表提到了2009年我省出臺的《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和2011年制定下發的《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認為這是較為典型的通過制度激勵民生保障工作推進的范例。 “前者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確定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后者我省通過對困難群眾實施動態救助,隨著物價的變化調整救助標準,從而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城鄉低保標準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增長新機制。”這位代表認為,這種制度性保障會在民生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亦有專家將目光投向與民生工作相配套的財政資金領域,認為一定要防止民生類資金在使用中“出軌”,一定要保證民生支出及時用到位、全部用到位。而要想做到財政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必須建立、完善各種監管機制。 工作重點更突出 七成涉及農村群眾民生問題 民生工作涉及面廣,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在民生實事部署中既讓最廣大群眾受益,又能著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也是報告考慮的。 與會代表和委員普遍認為,報告中提出的十件民生實事,切實體現了統籌兼顧、重點突出的原則,而且對一些民生難點、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和安排,舉措更實。 比如,在報告中,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突出抓好阜平縣和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燕山—太行山區和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開發成為今后五年我省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由此可見,農村民生問題成為我省民生實事關注的重中之重。 細細研讀報告,人們會發現在這十件民生實事中,有七件都明確涉及了農村群眾生活的內容。例如改擴建農村幼兒園、做好農民工就業工作、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完成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等,并且將加大農村群眾幫扶救助力度作為一項專門工作長抓不懈。 崔雪琴是一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她創建了一個農村合作社,是一位農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提起近兩年農民的社會保障,她感嘆變化太大了,“多少年來,農民的生活是最辛苦的,現在農民養老、看病開始有了保障,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崔雪琴代表告訴記者,新農保和新農合讓農民也有了養老和醫療保障,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不用繳納一分錢就可以按月領取55元養老金。“報告里提出今年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340元,我打心眼兒里擁護。”“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省眾多農村人口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民生問題。報告如此關注農村民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前瞻性。”有專家解讀道。 人們普遍關心的教育、就業、社保及保障房等問題繼續領跑我省今年民生工作,而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在報告中也透出了新意。 例如,報告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不少代表、委員表示,“高質量就業”這個詞道出了眾多職場人的心聲。“這個詞帶給人的是一份踏實、穩定、相對富足的生活。”有代表稱,“高質量”一詞更能體現政府在推進就業工作上的努力和決心。 據了解,今年我省將以實施就業質量提升工程為重點,全面促進充分就業。首先,借鑒吸收兄弟省份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好的做法和各地新鮮經驗,形成一套完整、系統、便于操作的政策體系,力爭在2013屆畢業生離校前出臺,以盡快發揮政策的促進效應。另外還要規范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服務,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以創業帶動就業。 “最近媒體曝光了‘房妹’‘房姐’事件,除了反腐敗,保障房公平分配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有代表認為,就保障房建設和管理問題,報告除了明確具體套數任務外,還強調了確保工程質量與公平分配,契合了群眾所想所盼。 |
關鍵詞:惠民生,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