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老北京娶親”
走在隊伍前面的是執事和樂隊。本報記者張海強攝
大紅馬脖子上的鈴鐺直徑不到4毫米。 昨日(24日),一讀者來電:號稱石家莊“泥人張”的張智老先生最近又出一組新作,描述的是老北京民俗中迎娶新娘的場景。 吹鼓手鼓起腮幫,抬轎的轎夫歪著肩膀,新郎官騎在高頭大馬上喜笑顏開——這群栩栩如生的小人兒正要去迎娶新娘,時光就被定格在了他們歡天喜地走在路上的一刻。盯著看久了,仿佛有種“穿越”到了民國時期老北京的感覺。 這是號稱石家莊“泥人張”的張智老先生的一組新作,整組泥人群塑長1.7米,寬40厘米,由28個高約10厘米、形態各異的百姓人物組成,描述的是老北京民俗中迎娶新娘的場景。 張智是十三所的退休職工,原來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他,卻在退休后愛上了畫臉譜和捏泥人。他的泥人取材廣泛,涉及生活的各方各面。如今的張智在石家莊已經小有名氣,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 “最前面的方陣是執事,先是打燈籠的,然后是打旗子的,打喜牌的,這些都是有順序的。”74歲的張智老人指著小泥人們告訴記者,自己是北京房山人,為了還原最真實的老北京婚俗,他專門回到老家,把自己兒時在迎親隊伍中見過的一種樂器畫了圖,請老人們回憶名稱,經過辨認,確認這種樂器叫“云鑼”。 多種樂器的塑造是最難的,“笙”不知是什么樣子,張智專門跑到南三條樂器行去看;嗩吶有多長?口多大?他都要找來專業書籍按照比例還原。經過一番學習,張智腦海中有了完整的“老北京娶親”的畫面,開始著手創作。據介紹,每個小泥人至少要經過做骨架、風干、上色等五六個制作步驟才能完成,其間還要進行反復修改,需要極大的耐心,最后,這組泥塑歷時兩個半月終于創作完成。 “春節快到了,我把這組泥人叫做‘喜迎新春’,鄰居們來參觀時都覺得喜慶熱鬧。”張智說。記者張靜雯
|
關鍵詞:泥人張,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