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好干部高文元:我的工作很普通,卻事關大局
高文元正在撰寫行政區劃調整相關材料。河北省民政廳/供圖 高文元檢查指導門牌地名標志設置。河北省民政廳/供圖 長城網11月19日訊(記者 呂曉紅)高文元是河北省民政廳地名處正處級調研員,作為省直機關一名普通的黨員干部,在本職崗位上已經工作了20個年頭。其中在勘界的8年工作中,他頂嚴寒、冒酷暑,行程50000多公里,走訪10000余人,參與解決了全省幾乎所有的省、縣際邊界糾紛。 “這一筆下去,要對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 高文元1994年從部隊轉業到省民政廳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大潮涌起,國家開始啟動勘定省縣兩級邊界的工作,這是一項繁重而浩大的工程。河北省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試點省份。河北省民政廳一邊受領任務,掌握情況,一邊選調干部,尋找有關技術人才,組織隊伍。高文元作為政治強、懂勘測、會標圖的業務干部被認可選入。 勘界工作需要經過踏勘、會商、作圖幾個重要環節,最后要用0.05毫米的紅線,在地圖上做出標定,成為法定邊界線。圖上差之毫厘,實際就要繆之千里。 “這一筆下去,要對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這是高文元在勘界中常說的一句話。 “我的工作很普通,卻事關大局。”高文元作為勘界工作人員同時負責技術勘測,他要全程參與踏勘、會商、作圖各環節的工作,最后,標定結果由他簽字生效。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充滿艱辛。 為了處理好冀遼線寬城、青龍段的邊界爭議,高文元曾經冒著零下20度的刺骨寒風,4次趟水涉過齊腰深的青龍河,到爭議點踏勘取證,每次都是頂著星星出去,戴著月亮回來,為的就是摸到科學準確一手資料;在處理河北與內蒙的勘界時,一上來就碰到張家口尚義縣蒙古營子村與內蒙古商都縣高勿村邊界糾紛,高文元查閱了大量資料,從官方的歷史文書到百姓的告狀信,從幾經變遷的地名方位到有關民間傳說都進行了認真研究,在40里邊界線上,來來回回走了5趟,水泡子、荒土崗,荊棘叢,徒步進行了測算和標記。 除了苦和累,生與死的考驗也一次次與高文元擦肩而過。 1996年,高文元一行在馬鞍山山頂冀蒙遼三省交會點勘查,突然雷聲四起,大雨傾盆,冒雨工作三個多小時,把點位定下來。下山時,山洪爆發,他只能把器材捆到身上,背轉身子手腳并用摸爬著下山,膠鞋開了口子,身上全是泥,到了山下,又困了三個多小時,經多方聯系被遼寧省民政廳派人救回,才使他安全脫險。 有一次,高文元在踏勘途中換患了感冒,高燒連續幾天不退。踏勘的地方十分偏僻,交通不便,他只能咬牙堅持著,任務完成后,他回到石家莊醫治,已經轉成大腦炎,醫院緊急搶救才脫離危險,她家屬在醫院哭著對他說:“你不要命,我們娘倆可要活呀。”高文元卻說:“咱干這份工作,就得為事業盡這份心。” 在他參與勘界的8年中,全省30多個政策性、技術性文件,基本上都由他執筆起草。他到各級檔案館查閱歷史檔案100多次,翻閱書籍15000余冊,撰寫整理邊界資料100多萬字。他代省政府起草的《河北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勘定辦法》、《河北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等重要文件,經批準后下發全省執行,在全省勘界工作中發揮了有力的指導作用。日積月累的學習和鍛煉,磨就了高文元拿得出、用得上、干得好的硬本事。 |
關鍵詞:高文元,河北民政廳,好干部,地名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