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甲子,三代造林人。老一輩的塞罕壩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播下希望的種子,用熱血和汗水播撒下生命的奇跡。如今,新一代務林人正在探索索道運苗、聲波發射防災、物聯網防病蟲害等新技術新應用續寫塞罕壩的“綠色傳奇”。
索道運苗車(資料圖)
讓樹苗坐索道上山
六十多年,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于讓塞罕壩的沙地翠浪翻滾、青山如黛。
坡陡栽植施工難、少土保墑難、貧瘠成活難……開展攻堅造林,意味著必須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和自然挑戰。
幾年前,陰河分場三道溝里還有1100畝如芥癬般的禿嶺。坡陡地滑,機械無法作業,騾馬也上不去的地方只能靠人背。一人一次要背20多棵,每棵大約三斤左右,算下來就是60多斤。工人們的后背往往都有麻袋和繩子深深勒過留下的傷痕。
“2018年,分場職工借鑒絞盤機的原理,創新研制出索道運苗設備,解決了造林苗運輸到山頂的難題。一次就可以運造林苗600余棵,提高了功效,節省了成本。運苗難,栽苗也有難題,2019年,我們改良了‘倒梯形’植苗桶,增強了植苗桶的穩定性,保證了苗子不失水。2023年,分場職工用給拖拉機安裝鐵鞋、絞盤等方法,如期完成了亮兵臺營林區大南岔西坡作業面積950畝。”塞罕壩機械林場陰河分場副場長時辰向記者講述了林場的微創新。
在實踐中摸索,在攻堅中創新。近幾年,新一代塞罕壩務林人采取了超常規舉措攻堅造林,實現了林場范圍內所有石質山地全部綠化,在山高坡陡、土壤貧瘠的石質荒山和禿丘沙地上攻堅造林10.6萬畝,石質荒山的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
白色“大喇叭”防災
塞罕壩亮兵臺望海樓氣動旋笛-諧振喇叭低頻強聲系統 (資料圖)
說起1977年林場的那場雨凇災害,至今仍讓塞罕壩人耿耿于懷。
57萬畝森林遭受雨凇災害,20萬畝樹木一夜之間被壓彎、壓折,林場十多年的勞動成果遭受重大損失。
1980年,一場嚴重的大旱極端天氣,又使12萬多畝樹木旱死。
如何對雨凇、重大干旱等極端天氣進行科學防控,始終是塞罕壩人的一件心頭大事。
2023年,林場得知清華大學研究的一種低頻強聲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可用于防控雨凇災害的場景后,第一時間進行了對接,經過充分調研,啟動實施了“塞罕壩機械林場極端氣候應急建設項目”。
現在,在海拔1900多米的亮兵臺望海樓旁邊,一臺三米多高可左右旋轉的白色“大喇叭”赫然矗立。“這臺設備能通過發射強聲波來影響天氣,科學操作整套系統就可有效防控雨凇。”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劉軍向記者介紹,“現在有了這個大喇叭就放心了!”
“除了以氣動旋笛為核心的聲波發射系統外,還有氣象監測系統,這兩套系統相輔相成,共同監測聲波影響天氣的作用和效果。通過對林區上空凍雨云層或其移動路徑上游連續發射聲波,促進過冷雨滴在空中凝固為固態降水,從而達到降低地表發生雨凇概率、減輕雨凇災害和保護森林的目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科技科科長程順向記者介紹。
通過數月的聲波增雨天氣試驗及清華大學技術團隊的數據統計分析,這套設備影響半徑超過5公里,影響范圍超過80平方公里,為下一步進行雨凇防控提供了試驗基礎。塞罕壩也成為我國首個開展解決雨凇災害問題專項作業的林場。
物聯網智能系統監測病蟲害
位于三道河口分場二道河口營林區的物聯網智能監測站(資料圖)
以前是見蟲就打,現在是有蟲不著急打,這是第三代塞罕壩務林人的共識。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科學護林的理念正在與時俱進。
塞罕壩是人工林場,林相整齊、開發方便,但也存在生物多樣性較低、易發病蟲害等缺點。近兩年氣候異常,新一代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智能監測站研判預測,2024年發生病害的概率較高,提前制定了預防病害方案。
直升機噴霧防治、無人機噴霧防治、煙劑防治、人工噴霧防治,哪種方案最優?經過林場技術人員的調查對比,最終決定選用直升機噴霧防治面積相對集中的作業地塊,選用無人機噴霧防治相對比較零散的作業地塊,避免釋放煙劑產生火災隱患。
除了防病害,還要防蟲害。“林三代”們不斷研究更新病蟲害防治手段,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以前強調消滅害蟲,現在我們是控制昆蟲。因為適量存在的昆蟲也對其他害蟲有天敵制約作用,能讓生態系統實現自我控制,達到生態平衡,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高級工程師趙占永介紹說。
2022年,塞罕壩在每個營林區都建起了物聯網智能監測站,利用站點測報燈吸引趨光性飛蛾,再殺滅飛蛾讓其掉進裝有攝像頭的收集箱內,攝像頭拍下的照片生成數據和畫面傳到森防站指揮部。同時,站內監測儀器可以監測林區小氣候并記錄上傳,為科學預測蟲害發生提供借鑒。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提前研判蟲害趨勢。
截至2024年8月,塞罕壩林場森林面積達到1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活立木蓄積達1036.8萬立方米。從微創新、新科技引進到整套的物聯網智能監測系統,新質生產力正在持續推動塞罕壩林業高質量發展,“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正在新一代塞罕壩人傳遞。(“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 新華網記者鐘奕 河北共產黨員雜志記者魏冰心 河北文明網記者安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