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喜獲豐收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
——從“半年報”看河北經濟新動能①
制圖/孫濤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省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79.5億元,同比增長3.8%。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1513.0萬噸,同比增長1.0%。
河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郭進考認為,我省持續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發力,有力支撐了糧食單產提升,夏糧再獲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扎實基礎。
炎炎夏日,在石家莊市藁城區廉州鎮北營村,麥收后的田野又添新綠,種糧大戶王永昌忙著進行玉米控旺作業。
夏糧已歸倉,新一茬莊稼是王永昌心頭的寶貝。“一年兩季,好好看管,今年收入肯定錯不了。”他說。
收割機在邢臺市隆堯縣固城鎮東王村麥田里卸載收獲的小麥。(河北日報資料片)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河北是農業大省,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住農業基本盤,筑牢“三農”壓艙石。
夏糧生產量質齊增,“豐收答卷”成色十足。
看面積,穩中有增。我省挖掘耕種潛力,千方百計擴大播種面積,夏糧播種面積2276.3千公頃,同比增長0.1%。
看單產,高于預期。我省深入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向單位面積要效益,今年夏糧畝產達到443.1公斤,較上年增長0.8%。
夏糧“豐收答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我省大力推行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行動,集聚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合力,全面落實耕種管收、地種肥藥等全領域、各環節增產減災措施,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收。
抓起一把金黃的麥粒,辛集市西五村種糧大戶張彥亮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收成不錯,小麥品種好功不可沒。”張彥亮種植的400畝“馬蘭1號”小麥再交滿意答卷。
作為傳統小麥種植大省,河北圍繞小麥產業,強化新品種選育,培育了“馬蘭1號”“衡麥30”等節水高產小麥品種,以及“冀麥765”“藁優5766”等一批品質性狀優良、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
一粒良種,萬擔好糧。郭進考認為,不同用途的小麥品種迭代升級,為全省乃至全國小麥的穩產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6月6日,農機手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在臨漳縣崗陵城村的麥田里作業。(河北日報資料片)
收割機列隊前進,撥禾輪飛轉,黃澄澄的麥粒傾瀉而出。“大農機給力,300畝麥子很快就收完了,不僅收得快,丟損還少。”邯鄲市臨漳縣崗陵城村種糧大戶陳季雨說。
顆粒歸倉,高效搶收是關鍵。今年“三夏”期間,全省11萬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9萬臺玉米播種機投入作業,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8%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6%以上。
夏糧已豐收,秋糧長勢好,全年糧食豐收基礎扎實。“夏糧豐收到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裝足“米袋子”、牢牢端住飯碗的同時,河北“菜籃子”拎得更穩,品種也更加豐富。
去雜、清洗、切分、包裝……日前,在定州市鮮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車間,一筐筐新鮮蔬菜經過多道規范工序,變成包裝精致的“鮮切凈菜”。
“我們加強蔬菜田間管理,確保‘菜籃子’供應充足。”定州市鮮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紅衛說,他們擁有1700余畝的蔬菜基地,通過綠色無公害種植,為生產加工優質的凈菜產品提供了原材料。
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我省加快建設高水平“菜籃子”產品基地,持續推動菜蛋肉奶等“菜籃子”產品穩產提質,以衡滄高品質蔬菜產業示范區為重點,打造設施蔬菜規模化園區。今年上半年,我省蔬菜總產量1676.6萬噸,同比增長3.2%。水果總產量340.7萬噸,同比增長3.0%。
休閑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業態,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深入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不斷提升休閑農業影響力。
說起青縣司馬莊村,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里的蔬菜宴,近百種特色葉菜、果菜,讓人垂涎欲滴。
“我們村的蔬菜特別受京津游客歡迎,尤其是周六日,自駕前來采摘的人特別多。”司馬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勛說,游客除了吃蔬菜宴,還愿意到這里的蔬菜園區采摘,體驗鄉村田園的美好。
品農家美食、賞田園風光、享受鄉村慢生活……依托山、水、河、湖、海等資源優勢,我省加快發展農事體驗、生態旅游、精品民宿、休閑康養等新業態。今年上半年,我省相繼發布61條“春觀花”、61條“夏納涼”系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線路,休閑農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農業是鄉村產業的基礎,農業重大項目更是產業興旺的基石。我省扎實推進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積極搭建招商平臺,強化項目包聯服務。
截至6月底,全省納入農業重點項目平臺項目2658個,已完成投資711.4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64.7%。全省共簽約農業招商項目391個,簽約引資額1100.3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61.1%。(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