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陽光炙烤著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炎熱干燥的氣息。走進衡水深州市高古莊鎮西馬莊村的麥茬地,筆者看到,一條長長的村斗渠將農田串聯起來,渠道里的水沿著引水裝置,持續不斷地流入農田,滋潤著干旱的田地。
鋪設水龍袋、改道輸水口……村民張國宗一家正干得起勁兒。“再有倆小時,我家的6畝地就澆完了,秋糧更有保障了。”張國宗說。
夏收之后是夏播。今年麥收之后,天氣持續高溫干熱,澆地成為鄉親們的心頭大事。
“有收無收在于水。”村黨支部書記周建成心急如焚。作為石津灌區的受益地區,西馬莊村決定“借”水源。6月10日,周建成及時向石津灌區事務管理中心上報全村灌溉需求。“有了水,莊稼人才能放心。”周建成每天都會跑到大渠邊看,時刻盯著渠內水量的變化。
11個鄉鎮169個村的用水需求,匯總到石津灌區魏橋管理處處長趙世偉這里。“春灌飽、夏灌巧,玉米種下去就得跟著澆一遍水。只有多向上游引水,才能保障下游農田喝上‘解渴’水。”趙世偉說。
“解渴”的水主要來自上游的崗南、黃壁莊水庫。石津灌區事務中心供水處處長駱連強說,為應對連日來的干旱天氣,保障高峰期供水,灌區需向下游區域調水4000萬立方米。
經多方申請協調,全力調配水源,6月11日,黃壁莊水庫下泄流量增至每秒53立方米。“這意味著,每天有超400萬立方米水入渠,上下游的灌溉用水都有保障了。”駱連強說。
與此同時,灌區受益地區的水利部門成立抗旱應急小分隊,24小時巡渠,及時清淤,安排輪灌以及做好設施檢修,一路護送清水順利流入農田。
6月16日,水來到了村里,周建成跑到村委會大院,按下喇叭:“鄉親們,來水了,抓緊澆地。”他發動村民抓緊清雜草、土塊,確保村級水渠暢通。兩天時間,村里的地澆了一大半。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今年以來,河北省各地水利部門加強引江水、本地水的統籌調度管理,有序科學調水,全力保夏播。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庫放水29.42億立方米;大中型灌區供水13億立方米,灌溉面積超738萬畝;引黃調水超6億立方米,為邯鄲、邢臺、衡水、滄州等地提供灌溉水源。
與此同時,水利部門積極完善農田水利設施,讓小水利接上大水網,確保“毛細血管”延伸到每一塊田。
抗旱保夏播,不僅要多調水,更要多節水。
在邯鄲市臨漳縣張村集鎮黃開河村,村民趙維貴準備在自家種的七八畝地里多裝些噴灌設備。
“噴灌省水,原來漫灌一畝地得用60多立方米水,現在一畝地用30多立方米水就夠了。”趙維貴介紹。
邯鄲市水利局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武為明介紹,邯鄲鼓勵農民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既達到抗旱保墑的目的,又減少了水資源浪費。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加強節水宣傳,摸排受旱影響情況,細化供水用水方案,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同時,密切關注土壤墑情等情況,及時協調灌溉水源,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河北日報記者 苑立立 通訊員 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