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拍攝的河北建滔碳捕集裝置。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亞偉 攝
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僅能被捕集,還能制成化工新材料。5月13日,記者走進位于內丘縣的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單位——河北建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看二氧化碳如何在這里變廢為寶。
“你看,昨天廠區直接碳排放量194.7噸,碳捕集量177.18噸,我們的碳捕集率已經能穩定保持在90%以上了。”在河北建滔展廳,公司副總經理崔學軍手拿激光筆,“掃描”著大屏幕上能碳污綜合管理平臺的顯示數據,向記者講解。
這個數字化平臺,今年3月正式上線。有了它,生產變得更聰明,管理也更加精細化。“整個捕碳、用碳的生產過程一目了然,我們能精準掌握‘捕碳能手’的運行狀態,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崔學軍說。
崔學軍口中的“捕碳能手”,是公司今年1月正式運行的燃煤鍋爐煙氣深度治理協同碳捕集利用項目。河北建滔能成功入選全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這套碳捕集裝置,功不可沒。
河北建滔曾是一家傳統煤化工企業。2020年4月底,響應去產能工作安排,公司一次性關停焦化和甲醇兩條生產線。砍掉主營業務后的河北建滔,勉力維持著醋酸、苯加氫生產線,急需尋找新的發展支點。
5月13日拍攝的河北建滔碳捕集裝置。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亞偉 攝
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為河北建滔打開了思路。醋酸廣泛應用于藥品、服裝等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氧化碳則是醋酸的重要原料。2020年9月,河北建滔主動與清華大學對接,合作開展燃煤鍋爐煙氣深度治理協同碳捕集利用項目,圍繞二氧化碳做文章。
乘電瓶車在河北建滔廠區穿行,只見管道縱橫交錯。在高高聳立的鍋爐煙囪附近,三座作業塔依次排開。河北建滔熱力生產部經理焦玉璽和同事正在對設備進行巡檢。
二氧化碳看不見又摸不著,怎么“捕捉”?
焦玉璽告訴記者,正是這三座作業塔在下功夫。以前,生產中產生的煙氣經過達標處理后就直接排放了。現在,通過三座作業塔,煙氣經水洗、吸收、解析后,能夠分解出純度大于99.8%的二氧化碳,供生產使用,其余氣體經過協同處理后排入大氣。
根據項目設計,這套碳捕集裝置的年捕集量能達到20萬噸。這些回收的二氧化碳總量,相當于近萬畝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總量。
被“捕捉”后的二氧化碳將如何利用?
吊裝、焊接、硬化,在廠區東南角,碳捕集利用年產80萬噸醋酸項目現場建設正酣,計劃今年10月份投產。
“你知道嗎,這里曾是焦化項目所在地。曾經的‘排碳大戶’將要變成吃碳主戰場。”崔學軍說。
從排碳、捕碳,到吃碳,河北建滔謀劃得長遠。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35萬噸,不僅能夠消耗自身捕集的20萬噸二氧化碳,剩下15萬噸的需求量還可以解決周邊企業碳捕集回收后的利用問題。
不僅如此,河北建滔二氧化碳的故事還遠沒講完。
年產20萬噸醋酸制丙烯酸項目已經啟動,年產3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正在籌備中,年產18萬噸雙酚A項目已完成省級備案……
站在廠區沙盤前,電源開關一打開,眼前的沙盤出現了一圈紅色燈帶。崔學軍告訴記者,公司將在這個區域布局7條下游生產線。屆時,這里將成為年產值超200億元、年消納二氧化碳300萬噸的負碳產業園區,助力區域碳中和。(河北日報記者 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