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李琦
金秋時節,走進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留守營管理處西河南村,冀東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以下簡稱試驗站)的稻田里,稻稈撐起飽滿的稻穗兒,一派豐收景象。
金秋時節,試驗站的新品種水稻進入了成熟期。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攝
走近細看,這些水稻好像不太一樣?記者在稻田地里“找不同”。“這片稻田種了14個水稻新品種,它們的穗形和葉型都有區別,并且有的稻穗在葉子上面,有的稻穗在葉子下面。”試驗站負責人陳繼東解答了記者的疑惑。
試驗站今年試種的新品種水稻。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攝
這里是國家級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站,共有200畝試驗田,因為氣候和水土條件具有北方沿海地區的代表性,所以渤海灣一帶農業新品種的區域試驗,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試驗,農業現代化的科技專業性對比試驗都在這里進行。
陳繼東說,“試驗站已經為國家選育水稻新品種1000余種。今年,試驗站又承擔了14個新稻種的選育試驗工作。”這些新稻種抗病性、抗倒伏性如何,能不能在渤海灣一帶大面積推廣,首先要通過試驗站的“考試”。
稻田中安裝的蟲情監測設備。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攝
為了測試出種子“考生”們的真實水平,試驗站配備了高科技農業信息化數字測報系統,對病蟲害、降雨量等影響產量的因素統一監測集中分析。
稻田中安裝的土壤墑情探測器。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政 攝
在稻田中央,就矗立著一處監測探頭。“這是土壤墑情探測器,能夠監測地下30厘米、60厘米、90厘米三種深度土壤的水分、溫度、鹽分情況,1小時一測報,再把分析結果發送到手機和電腦上,方便我們進行田間管理。”陳繼東介紹,“今年,試驗站里的水稻植株高、籽粒飽滿,預計平均畝產1300斤,比普通的水稻畝產高出200斤左右。14個新品種中有2種適合在渤海灣一帶大面積推廣。”
一種水稻品種在一個區域經過多年種植后,會因為退化而減產,最好每隔三年就更換種植品種。秦皇島水稻種植面積大約6萬畝。自從2016年試驗站落戶后,秦皇島70%以上的水稻種子來自這里,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哪種水稻更高產,不再盲選稻種。并且,試驗站還經常給附近的村民們上課,把“無紡布覆蓋育秧”等育苗、種植技術講得明明白白。
這兩天,秦皇島水稻開始陸續收割,預計畝產能達到1100多斤。 老鄉們都說,選良種,還送技術,試驗站帶他們走上了鄉村振興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