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博物館開館試運行
一起去看“海岳明珠”的前世今生
“無數次預想過咱們的博物館是什么樣子,今天來實地參觀,感覺特別棒!”10月30日上午,清墨現代美術館館長黃子淳由衷贊道。當天,秦皇島市第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秦皇島博物館開館試運行,黃子淳是首批預約入館參觀的市民之一。
秦皇島博物館占地40畝,建筑面積26553.6平方米。博物館外觀由銅鼎、長城、海洋、玻璃等元素設計而成,彰顯秦皇島地域文化特點;內飾以古韻十足的灰磚為主材,借鑒明清長城關隘建筑形態及城墻壘砌工藝,體現出堅不可摧、眾志成城的長城精神。
跟隨講解員袁林的腳步,黃子淳首先來到博物館三樓,參觀主題展覽《海岳明珠》。
“展覽以‘大通史,小專題’方式呈現,共七個部分,分別為‘山海文明’‘古國故事’‘滄海碣石’‘金戈古道’‘多元并蓄’‘長城重鎮’和‘百年風云’,時間跨度從約20萬年前起至公元1949年。”袁林介紹。
一路邊走邊看,黃子淳對家鄉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我對秦皇島的歷史研究一直很感興趣,博物館讓我對生活的這片土地有了更系統、直觀的了解。許多珍貴文物,原來只是在書本上見過,現在終于在這里一睹真容了。”
在“長城重鎮——秦皇島明清歷史展”部分,黃子淳被一對大象擺件吸引了目光。這是兩頭暗紅色大象,它們臥在護欄中,背上各馱著一只撇口瓶,神態安詳,通身及底座還繪有吉祥圖案,寓意美好。“這是咱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平有象’,是國家一級文物。”袁林介紹,“仔細看,展品纖毫畢現,做工十分精巧。”
值得一看的不只“太平有象”。為便于市民觀展,秦皇島博物館還梳理出了“十大必看展品”,例如,在斑鬣狗化石展區,展陳的30件斑鬣狗頭骨和3具骨架化石,就留住了許多觀眾的腳步。它們于2007年在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北(現屬秦皇島市海港區)的一座天然石灰巖溶洞出土,距今10萬年左右,其中一具堪稱世界上迄今所發現的最完整斑鬣狗骨架化石。
在商周歷史展區,盧龍縣石門鎮東闞各莊出土的商代乳釘紋銅簋和商代饕餮紋銅鼎尤為珍貴。“乳釘紋銅簋形制與紋飾在我國北方地區十分少見。闞各莊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孤竹國歷史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為深入了解北方夏家店下層文化內涵及其與中原地區商文化關系提供了新的線索。”袁林說。
此外,秦皇島博物館還藏有被文物考古界稱為“瓦當王”的秦代夔龍紋大瓦當、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燒酒鍋、海港區長城敵臺“庫樓”磚墁下發現的子母銃、在昌黎源影寺古塔發現的“張倉臥佛”……“目前,館內共有文物藏品1299件組,它們雖然不會說話,卻講述了秦皇島地區浩瀚而厚重的歷史。”秦皇島博物館館長郭繪宇介紹。
“知識點太多,逛一次可消化不完。”一上午的參觀結束后,黃子淳意猶未盡,“吃透家鄉歷史、了解更多地域文化,秦皇島博物館值得‘二刷’。”(河北日報記者 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