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穩面積提單產,夯實糧食“壓艙石”?怎樣做好“土特產”文章,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哪些舉措?重“硬件”也重“軟件”,鄉村如何成為令人向往的地方?……日前,21世紀第二十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工作抓手,為各地區各部門做好當前“三農”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面對這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今年的“三農”工作怎么做?近日,記者采訪了我市“三農”戰線的奮斗者們,看他們如何讓規劃在我市落地——
瞄著“指南針”奔向好日子
供足供好百姓餐桌
要點: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對此,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重點提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等諸多舉措。
抓好糧食穩產保供,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將發力點放到了支持開展小麥“一噴三防”上。市植保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寇奎軍說,近年來,小麥莖基腐病、赤霉病、麥蚜、麥葉蜂等主要病蟲害呈多發重發態勢,做好病蟲害防控是小麥中后期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噴三防’是促進小麥穩產增產的一項關鍵技術,通過混配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一次施藥,起到防病治蟲、防干熱風、防早衰的作用,達到增加小麥千粒重的效果,為保障糧食安全上了‘保險’。今年在推進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的基礎上,我們會引導各地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選用適宜生物菌劑進行綠色防控;同時繼續加大統防統治力度,鼓勵更多有能力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投入到統防統治中,充分發揮先進植保器械高效、高質的優勢,打造強有力的病蟲害防控主力軍。針對小麥條銹病,我們會強化監測、帶藥偵察,一旦發現發病中心立即防治,堅持打點保面,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通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滄州青宸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更加關注“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內容。“這些年,國內奶業發展強勁,但是苜蓿生產能力不能與之匹配,進口苜蓿供不應求。大力發展苜蓿產業,不僅能抓住奶業振興的機遇,提高苜蓿自給率,也能重立咱南皮苜蓿的光榮牌。”公司負責人李學利一語中的。為此,公司在南皮縣寨子鎮的多個村莊發展了1.3萬多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引入裹包青儲技術,延長苜蓿的存儲時間,可年產鮮草苜蓿5萬噸。“今年,我們計劃在其他鄉鎮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專家對接,就苜蓿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農機及產品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進行研究,在品種引進篩選、高產高效優質關鍵栽培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苜蓿產品加工等方面不斷精進,打造有高新科技支撐的現代農業苜蓿產業化集群。”
農田建設高標準
要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也離不開先進農業科技和裝備,對此,文件還重點提出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這也是我們今年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重要內容之一。”渤海新區黃驊市南大港產業園區農務中心主任劉廣亮說。因瀕臨渤海,園區內土壤鹽堿瘠薄,廣種薄收,經濟效益有限。每年,園區都要深入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清淤渠道、修建蓄水池、修建田間道路等,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達到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澇保收的效果。去年,除工程措施外,還首次增加了鹽堿地改造、土壤培肥等農藝措施,改良鹽堿農田3000余畝。“從2014年至今,園區累計在5萬多畝土地實施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升。眼下,我們正有序考察園區內尚未改造的農田情況,綜合篩選適宜地塊,積極申報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做好渠道清淤、修建道路等‘必選動作’的基礎上,探索更多良方培肥地力,助鹽堿低產田變優質高產田,促進園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脫貧之后奔富路
要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的任務依然艱巨。為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
看到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內容時,脫貧戶孫桂花很有感觸。“不管什么時候,都得有向上的精氣神。有困難,政府拉一把,但要想過上好日子,還得靠自己努力去掙。”
孫桂花家住渤海新區黃驊市滕莊子鎮東道安村,2015年,她的丈夫胡慶勇被確診為“馬尾神經損傷”。這個病不僅讓胡慶勇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還掏空了家里的積蓄,背上了外債。從此,小康家庭淪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夫妻倆通過經營米面糧油生意實現脫貧。去年,倆人還養了牛,通過養殖奔富路。
“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俺們首先想到的是誠信經營。”孫桂花說。不好吃,就退款,是她對顧客不變的承諾。雖然她賣的大米是自家親戚種的,沒有品牌優勢,但卻靠著實打實的品質和服務,積累了一批忠實客戶。
“要想不返貧,還得拓寬致富渠道。人不能懶,必須得動起來,不干永遠沒有機會。”孫桂花說。這不,夫妻倆看著養牛效益不錯,加上胡慶勇年輕時又有養殖經驗,就在政府的幫助下申請了無息貸款,干起了養殖。
“現在養牛和以前養牛可大不一樣。牛的品種也不一樣了,疫病防控措施也多了。”胡慶勇補充道,“看來,要想致富不僅要有干勁,還得經常學習。”于是,干活之余,倆人見縫插針地學起來。“好在現在網絡發達,想學什么都有。”胡慶勇逢人便說。
憑著辛勤的勞動,胡慶勇、孫桂花夫妻的年收入穩定在五六萬元,對此,兩人十分知足。今年,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繼續學習,兩項事業都要抓好。”
鄉村宜居宜業更和美
要點: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對此,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村莊規劃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鄉村治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關乎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農村社會大局穩定。文件還提出了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文件還從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部署。
看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后,渤海新區黃驊市羊三木回族鄉羊四村黨支部書記萬俊男,對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實農村工作并不難,村民們需求在哪里,村干部就把心放在哪里,一心一意去做,準沒錯。”
去年,羊四村清理了困擾村民多年的臭坑塘。經過近3個月的整治,水變清了,河堤旁建起了涼亭,臟亂的地塊上開滿了鮮花,人人避之不及的地兒成了村民們愛去的熱鬧地。
“經過整治,村里的環境變好了,但還不夠靚,村‘兩委’要繼續在增彩添綠上下功夫。”萬俊男說,主干道上種花樹、添路燈已提上日程。
在與村民的交流中,萬俊男發現村民們不僅錢袋子鼓了,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今年,我們要把閑置的老幼兒園改造成村里的休閑服務中心,在里面規劃出敬老食堂、健身室、舞蹈室、老年宿舍、志愿服務站等,并建立相應制度,配備志愿者;同時,建設圖書文化活動室,定期請專業機構老師教授孩子藝術課程,讓農村的老人和孩子也能享受到豐富的文化活動。”萬俊男說道。
“農村基層黨組織來源于基層,服務于基層,加強黨組織建設至關重要。通過網格化的鄉村治理模式,我們已經看到了黨員發揮的帶頭作用,以后還要繼續加強黨建引領,增強黨員干部的凝聚力,更好地服務群眾。”對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萬俊男也感悟頗深。
“我們準備在積分制上細化,制定一套針對黨員的積分制規則。普通村民的積分項目集中在踐行移風易俗、參加志愿服務等方面,可以去積分超市換取相應的物質獎勵;黨員干部的積分項目則體現在參加黨員會、建言獻策方面,積分獎勵更加側重精神獎勵。”萬俊男說道,“我們還打算每年組織黨員去一次紅色教育基地,近距離地感受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農民致富路更多
要點: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等方面作出了細化部署。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重點任務,提出要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市農業農村局項目規劃與監測中心重點關注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等內容。“現代農業園區是引領區域農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今年,我們要深入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崛起行動,在規劃布局調整、綠色循環發展、質量安全提升、科技裝備升級、特色品牌創建等10個方面發力,全面實施‘百園提升’行動,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體系’的階段性目標,推動各級園區提檔升級,重點推動具有發展潛力的縣級園區動態補充市級園區、市級重點園區爭創省級(示范)園區、省級示范園區爭創國家級園區,促進園區發展從數量提升向質量提升轉變。按照全域打造、全鏈條構建、全方位提升的標準,目前,我們正指導泊頭、中捷、吳橋、東光等縣(市)圍繞桑椹、奶業、肉雞、糧食等產業創建省級示范園區。到2025年,爭取每個縣(市)至少有1個市級園區達到省級園區規模,全市爭創10個省級示范園區。”中心負責人殷文紅說。
看到“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等內容,渤海新區金豐公社的勁頭兒更足了。這些年,由于土地鹽堿,我市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少農戶種田積極性不高。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外出打工的農民增多,誰來種地,成了困擾不少村莊的問題。為破解這個難題,渤海新區金豐公社主動當起“田保姆”,為黃驊市多個村莊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耕播機收、統防統治服務,通過新農具、新技術、新模式,滿足農戶不下地、產量高、賣高價的需求。“在管理中,我們實行‘6+1’模式,即堅持良種、良肥、良藥、良機、良法、良策等6項標準,并在每村安排1名小社長按標準科學種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金豐公社負責人王長松說,通過規模化作業,一季的農資、農機服務等畝投入能降低七八十元。科學管理,糧食畝產還有提升空間。“農田托管、專家看田,既提高了種植品質,也節省了種植成本。最近,我們正在與一些投資公司接洽,計劃在今年借助資本下鄉的力量,擴大托管范圍,讓更多鹽堿地能得到‘田保姆’的精心照顧。同時,我們還要不斷選擇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提高農機作業精細度,在鹽堿地種下豐收的希望。”
任丘市于村鎮侯圪垯村黨支部書記程鎖強則更關注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內容。去年,借助上級支持的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侯圪垯村和周邊11個村聯合成立了任丘市十二屯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社,在北蘆莊村流轉了210多畝土地,建起6個暖棚和22個冷棚,發展設施種植產業。“大棚建好后,我們特意在肅寧請來技術人員,租出部分冷棚,在穩定棚室收益的同時,向人家學習專業種植技術。現在棚內正鋪設有機肥料,整地后,就能栽植秧苗。前兩天,俺還到山東煙臺考察櫻桃種植,詳細了解了管理技術、市場效益等。今年,在設施蔬菜種植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發展特色休閑采摘農業,探索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壯大集體經濟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