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滿目,田園風光處處。
多年來,秦皇島市始終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突出位置,在精準、精細和廣度、深度上下功夫。
2021年,中國共產黨秦皇島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明確了建設一流國際旅游城市的奮斗目標,提出要加大美麗港城建設力度,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海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保護和擦亮秦皇島生態品牌。
綠水青山看河北。綠色,正成為秦皇島市建設一流國際旅游城市的生態基礎和夢想底色。
“河湖長制”讓河清岸綠景美
第一站:戴河生態園
依河而建的戴河生態園位于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側,這里水流清澈,河岸邊綠樹成蔭,河流中經常可以看到白鷺、野鴨追逐嬉戲、爭相覓食。
水清景美得益于秦皇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更得益于“河湖長制”對域內水域環境強有力的呵護。
“‘河湖長制’是保護河湖環境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自實施以來,針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個個水生態‘頑疾’靶向發力,通過陸海統籌、河海兼顧、上下聯動、協同共治推進水環境治理制度化、一體化、法制化、普惠化,地表水質優良比例和入海河口斷面達標率分別從2018年的60%、63.2%提高到2020年的80%、100%,這是一個可喜的答卷。”秦皇島市河湖長服務中心主任宋士迎說。
石河水清岸綠風景如畫。
2015年,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按照“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岸、治岸先治源、根本在治人”的工作思路,構建了“河長牽頭、黨政齊抓、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河長制體系;2019年,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河湖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河湖長制體系不斷加強。從河口到源頭、從干流到支流、從岸上到岸下,各級河長用腳丈量、不落一米,常態化踏查分包河流,確保流域內每一片區域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戴河生態園盡顯生態之美。長城網記者 武佩劍 攝
宋士迎說,“河流、湖泊治理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作,必須要持續發力。山水林田湖海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才能從根子上破解水生態環境問題。秦皇島市以落實河湖長制為契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加強生態建設、生態治理多管齊下,既切中要害、聚焦源頭突破,又整體統籌協同、系統治理,生態系統內外‘兩手抓’‘兩手硬’,為全市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留足生態空間、綠色空間。”
鋼鐵公司華麗轉身 “速度與激情”在這里上演
第二站:秦皇島首鋼賽車谷
秦皇島市郊5公里,有一處全省賽車運動產業的旅游新地標——秦皇島首鋼賽車谷。這里有世界上第一條穿梭于冶金工業廠區的國際專業汽車賽道,這里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卡丁車場館。
走進園區,一輛輛專業賽車飛馳在廢棄的工廠車間之中,馬達的轟鳴聲讓現場觀眾熱血沸騰。專業賽車手郭國信說,“這個賽道很有特點,很有年代感。”有了工業元素的加持,這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賽車愛好者。
首鋼賽車谷賽道航拍。
首鋼賽車谷的前身是首鋼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首秦金屬材料公司,曾經年產260萬噸鋼,年產值百億元。為了服務秦皇島打造一流國際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2018年,首秦公司主動轉型升級。
首鋼賽車谷黨委書記、董事長沈一平說,“中國賽車運動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時期,汽車保有量僅次于美國。這么大一個汽車大國,汽車文化必然要起來。所以我們決定要打造一個以汽車運動、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園區。”
首鋼賽車谷是國內工業項目成功轉型升級的代表。
首鋼賽車谷總體規劃面積8.13平方公里,目前先行啟動核心區域2.4平方公里,涵蓋汽車運動、工業遺址公園、娛樂度假營地等六大功能板塊,已經承辦了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國際汽聯F4方程式中國錦標賽等多項賽事,是國內工業項目成功轉型升級的代表。
未來,首鋼賽車谷將以汽車運動為引擎,聚焦汽車運動及汽車后市場產業,配套文化商業旅游產業,發展成為中國汽車運動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藝術村落”筑巢引鳳 北戴河鄉村很時尚
第三站:北戴河區北戴河村
位于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西北端的北戴河村,是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這里景色秀美,旅游資源豐富。從2015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始,全村在生態優先、綠色宜居的基礎上,以傳承文化、打造特色、促進轉型、提升風貌為路徑,把文化、旅游、產業等多種元素融入了鄉村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岸田園、藝術村落”。
北戴河村是名副其實的“水岸田園,藝術村落”。長城網記者 武佩劍 攝
“幾年來,北戴河村吸引社會投資3000余萬元,建成100 余家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藝術、手工、民宿院落,形成了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發展格局。”北戴河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祖琳琳說,游客服務中心項目、戴河下游生態修復工程、環村疏解路工程、五人制足球場項目……一系列新“硬核”項目也已經完工,鄉村振興項目集聚效應正逐步顯現。
北戴河藝術村落風景宜人。長城網記者 武佩劍 攝
如今,北戴河村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入住游客1.2萬人次,全村年營業收入600萬左右,村民人均純收入常年位于全省前列。
北戴河藝術村落的提檔升級,正是秦皇島將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生動寫照。在這里,一條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越來越清晰。
板栗結出“致富果” 綠色山貨出滿鄉
第四站: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鎮
十一假期,走進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鎮五指山村,由遠及近,視野所及到處是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板栗樹。秋風習習,漫山遍野的板栗樹輕輕搖曳。步入山坡上的板栗園,山路上和樹坑內散落著渾身帶刺、已經剝出板栗果實的栗蓬。
板栗種植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長城網記者 郭政 攝
肖營子鎮副鎮長劉松邊走邊向記者介紹,當前板栗采收進入后期,即將結束。現在全鎮種植面積達到了13萬畝,可以說是“全國板栗第一鎮”。
“肖營子鎮大規模種植板栗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發展,板栗種植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以2020年為例,全鎮種植板栗樹總株數超過了410萬株,年產量7600噸,產值接近1.7億元,戶均增收達到6000元。”劉松給記者列出了板栗這一綠色產業創造的經濟價值。
青龍滿族自治縣百峰貿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工人正在篩選板栗。長城網記者 郭政 攝
山上,萬畝板栗十里飄香;山下,收購篩選加工正忙。位于山腳的青龍滿族自治縣百峰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對收購板栗進行篩選包裝。青龍縣政府駐企代表杜青剛介紹,今年秋季,百峰公司已經收購板栗6000噸,超過全縣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世界板栗看中國,中國板栗看燕山,燕山板栗看青龍。青龍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所產板栗果粒均勻飽滿,果肉甘甜,糯性強,易剝皮,被譽為‘京東板栗王’,不僅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還遠銷日本,受到日本消費者的青睞,青龍板栗占到日本糖炒板栗市場份額的80%。”杜青剛自豪地說。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秦皇島市充分挖掘綠色生態價值,讓青山長出“金子”來。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城鄉文化品質;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不僅是秦皇島市始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縮影,更是通往建設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
產業與環境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場關乎轄區群眾福祉、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正不斷推進。
一幅山海港城、綠色夢想的美好圖景正有序鋪展。
策劃:楊日明
監制:楊利光
統籌:王震軍
文字:王震軍 祖迪 張琦 李琦 郭政
視頻:武佩劍 郭政
出鏡:王震軍 祖迪 張琦 李琦
編輯:祖迪
海報:武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