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北依首都而觀燕山,南接雄安而眺太行,東鄰天津而望渤海,地處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區黃金三角之內。特殊的區位使廊坊肩負著建設首都生態涵養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重要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廊坊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廊坊全域生態建設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布局中考量,放在當好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的重大政治任務下去推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打造飛機視角下的綠美大地景觀
第一站:廊坊臨空經濟區萬畝生態林
高質量規劃建設廊坊臨空經濟區,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件大事”之一,是新時代廊坊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廊坊臨空經濟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鳳舞臨空、國門印記”為總體景觀格局主題,規劃以機場生態安全為前提,統籌區域內河道水系、交通廊道、森林、農田等生態要素,打造飛機視角下的大地景觀。
廊坊臨空經濟區萬畝生態林項目現場。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廊坊臨空經濟區的萬畝生態林,只見樹木濃郁、滿目蔥蘢、花團錦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廊坊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綠化園林推進部負責人張越告訴記者,萬畝生態林項目于2020年冬季正式啟動,擬于2021年底建設完成。該項目契合城市組團格局,結合城市森林建設,分布在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區建設區周邊,形成先綠后城、繞城綠環的空間布局理念,生態林采用自然混交林的種植形式,強化生態效益的同時形成季相分明,大尺度、大色塊的第五立面景觀效果。
構建森林公園。長城網記者 孫澤恒 攝
張越介紹說,根據臨空經濟區上位規劃,將構建“一環一軸、一帶四鏈”的城市綠地系統格局,實現“森林環翠谷、漫步公園城”規劃愿景。整合區域自然與人文游憩資源,構建以郊野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為主的區域自然公園體系,統籌片區自然生態資源,構建城郊一體、環園相接的美好生活公園環鏈。通過體育運動、農業體驗、濱水郊游、森林氧吧,郊野游憩,鄉愁體驗活動等特色塑造,為居民假日、日常體驗自然、親近自然等提供空間場所。目前已建設完成臨空秀林郊野型公園及105國道節點景觀綠化項目,兩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000余畝,均達到預期景觀效果。
萬畝生態林的多層次綠化效果。長城網記者 孫澤恒 攝
作為廊坊臨空經濟區綠色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萬畝生態林首重生態修復,建設了具有臨空經濟區特色的大尺度生態景觀林,積極打造“生態綠色銀行”和“綠色生態名片”,未來將搭建多重游覽及服務設施,實現多重森林功能。而這也正是廊坊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廊坊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不斷擦亮“京津走廊、綠色廊坊”生態名片,以廊道綠化、環京津邊界綠化、公園建設等重點工程,構筑城市森林網絡系統;以“見縫插綠、拆違建綠、拆硬鋪綠”積極發展以林木為主的城市公園綠地,林木覆蓋率達到了35%。
打造碧水環繞、以水潤城的生態格局
第二站:廊坊市安次區龍河人工濕地
金秋時節,漫步在龍河(安次段)兩岸,只見河面碧波蕩漾,水鳥翻飛;河岸蘆葦飄蕩,游魚戲水。
龍河發源于北京,流經廊坊,至天津入永定河,是連接京津冀三地的紐帶,又是永定河流域的重要支流。
安次區龍河人工濕地(無人機航拍)。
龍河在廊坊穿城而過,是一條重要的河流。廊坊市安次區水利局副局長李志宏告訴記者,為徹底改善出境斷面水環境質量,自2018年起,安次區投資2.14億元,先后啟動新、老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共計修復河道2.5公里,清淤36.8公里,建設“潛流+表流”濕地23萬平方米。通過有效的工程措施,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以上標準,2019年水質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水質最優達到Ⅱ類標準。同時,安次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河渠治理和保護工作,深挖龍河的生態、文化、社會價值,高標準實施龍河生態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打造碧水環繞、以水潤城的生態格局。
安次區龍河人工濕地的荷花盛開。
8月31日上午,龍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通過河道清淤、重建水閘、新建蓄水鋼壩和穿堤建筑物等工程措施,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解決水問題、做好水文章,促進廊坊水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已經開工的是龍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安次一段)全長約5.5公里。按照《廊坊市龍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總體概念規劃》,安次一段為“產城融合發展區”,總體打造“商業+文旅”模式,重點打造“兩環、三區、一心、十坊”,實現龍河中樞、城市綠核的景觀理念,形成集親水游樂、商業購物、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濱水空間,注重豐富多樣的活力體驗。
水鳥在安次區龍河人工濕地嬉戲。
李志宏表示,安次區著力構建“人水和諧、品質獨特”的水景觀體系。龍河、老龍河河道內蘆葦、香蒲、水蔥等水植物種植面積達13萬平方米,不僅美化河道,而且能夠有效促進河水自凈循環,讓昔日沉寂水面再泛綠波。同時,對豐收渠、永南干渠、勝利支渠等溝渠沿岸實施補植增綠,國槐、白蠟、海棠等樹木矗立水岸,域內19條主要河渠沿岸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綠美河渠在安次大地蔓延。
開發濕地資源。東張務濕地近3000余畝,經過多年保護建設,已形成良好生態系統,每年約10多萬只各種鳥類在此棲息,并建有荷塘、葦塘等景觀,每年觀光游客絡繹不絕,在區域氣候調節、水體凈化、空氣降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昔日廢棄礦山變成了座座青山
第三站:三河市東部礦山治理區
10月的三河市東部礦山治理區,青山綿延、樹木繁茂,削山填坑、覆土植綠,過去的礦坑溝壑變成了大美梯田,昔日的廢棄礦山變成了座座青山。
20世紀紀70年代末,這里采礦產業興盛,當地百姓靠山吃山,辦起采石場、白灰窯,高峰時采礦企業多達500余家,從業人員有5萬多人,但挖山采礦富了口袋卻破壞了生態環境。近年來,經過當地不斷的修復治理不僅天藍了,路也修好了,來村里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
昔日的廢棄礦山變成了座座青山。
三河市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邵振介紹說,為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改善礦山生態環境,還鄉親們藍天白云、綠水青山,2016年,三河市啟動實施了東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治理思路,持續推進三河東部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積極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修復治理,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礦山修復治理的積極性,增強礦山修復治理統籌推進的合力。目前,三河市東部礦區22平方公里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治理后的礦山繁花似錦。長城網記者 王笛 攝
“我們首先進行‘消災除險’,清理危巖、山體裂縫等工作;接著‘削高填低’,平整高低不平的山體;最后再覆土植綠。開采礦山造成的部分山體縱截面,與地面的角度可達八九十度,幾乎垂直,陡峭的坡面給復綠造成巨大困難。針對這個難題,我們在治理時采取了‘造梯田’的方式,在山體邊以堆砌礦石的方式制造出多級階梯,為覆土植綠創造了可能性。”邵振說,“如今,22平方公里的廢棄礦山中,共栽種各種樹木200多萬株,種植花草8000畝。在治理過程中,我們把一些巨大的礦坑保留下來,這些礦坑將被用作集水蓄水池,收集中水和雨水,作為長期灌溉水源。今后,三河將通過管道,將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輸送至集水蓄水池,保障礦山的長期生態用水,避免對地下水的開采。”
油葵花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在著手對東部礦山開展生態修復治理時,三河對礦山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也已進行了謀篇布局,全力做到礦山治理與生態保護、發展旅游、土地復墾等相結合。礦山修復治理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成礦山遺址公園。在修復治理廢棄礦山的同時,已提前謀劃交通路網,針對東部山區規劃了旅游線路,將礦山公園、自然景觀、人文景點和紅色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待全部治理任務完成后,三河東部礦山將形成千畝林地、萬畝花海的壯麗景觀。
以“差異化”引領臭氧污染防控
第四站:諾維汽車內飾件(中國)有限公司
“藍天白云又一次C位出道,并且持續返場。”天氣晴好的時候,市民田先生總是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曬圖,秀一秀那抹“氣質”不凡的“廊坊藍”。
一組數字描繪出廊坊市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的上揚曲線:2017年至2020年,空氣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PM2.5年均濃度由60微克/立方米降至4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6.61降至4.88,優良天數由214天增至252天。
截至今年8月31日,廊坊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5,同比下降7.5%;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6天;值得注意的是,因臭氧污染損失的優良天40天,同比減少了26天;臭氧濃度為1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臭氧污染防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針對控制臭氧污染,廊坊市在強力落實政策措施、管控要求和技術指南的同時,以“差異化”為切入點,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臭氧防控之路。探索出廊坊市臭氧濃度在每天不同時段的規律,可以把臭氧初發、輕發、少發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以及臭氧多發、高發、重發的盛夏高溫時段作為錯時生產階段,然后采取不同時長、不同要求的差異化錯時生產管控措施。同時,廊坊市在今年提前部署,出臺《廊坊市2021年臭氧污染防控指導手冊》,對形成臭氧主要前體物的重點源頭、重點對象,從原輔材料使用、生產工業、治理設施、排放限值,到環境管理、技術路徑及方法措施全過程地提出了指導意見,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培訓指導,引導企業合理實施生產調控,實現污染管控與經濟發展雙贏。
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污染防治中心副主任朱淑貞說:“我們把秋冬季對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的成果‘搬’到了夏季,參加績效評級的企業在秋冬季‘治了病’,在夏季臭氧防控期間,績效評級水平高的企業,同樣能夠享受‘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的福利,盡最大可能調動企業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廊坊開發區的諾維汽車內飾件(中國)有限公司環保設施。長城網記者 孫澤恒 攝
2020年,廊坊市有績效評級A級企業28家、績效引領性企業43家、績效評級B級企業142家,其中績效分級達到A、B級和引領性的186家涉VOCs排放企業,在確保污染防治設施有效運行、嚴格落實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在5-9月可免于實行錯時生產。
廊坊開發區的諾維汽車內飾件(中國)有限公司環保負責人呂媛告訴記者,公司年產百余萬套內飾件,經過深度治理涂裝車間VOCs排放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年穩定減排有機廢氣13噸,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績效A級企業。實行績效評級后,遭遇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啟動應急響應時,企業能夠正常生產,夏季高溫時段,也能享受差異化的減排限排措施,真是給企業吃了“定心丸”。
廊坊市的藍天碧水。陳童 攝
天朗氣清,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碧水蕩漾,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幾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正深刻改變著廊坊,扮靚著廊坊。踏上“十四五”規劃的新征程,廊坊市上下將繼續攻堅克難,逐綠前行,將綠色基因融入各個領域,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廊坊市第七次黨代會和市第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了全面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質廊坊”,爭當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奮斗目標,描繪了廊坊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堅持把綠色作為最美底色,擦亮高質量發展新名片,統籌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農業結構調整,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加快建設“五個廊坊”、爭當“三個排頭兵”提供生態環境保障,讓人民看得見藍天、望得見秀水、記得住鄉愁。
策劃:楊日明
監制:姜薇
統籌/文字:祝雪娟 孫澤恒
視頻:孫澤恒 張航
出鏡:祝雪娟 孫澤恒 張航 王笛
編輯:祝雪娟 孫澤恒
海報: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