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為首都堵沙源
長城網承德8月15日電(記者 宿馨元 實習記者 王勁)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在美麗的承德市有這樣一群人,猶如松樹一樣不畏逆境、堅韌挺拔,他們就是多年來無怨無悔守護在塞罕壩林廠的職工們。 8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北行”采訪團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采訪,并同林場的優秀職工進行了交流。 塞罕壩林場于1962年建廠,是全國最大的人工林林場,總面積140萬平方米,森林面積118萬平方米,覆蓋率達80%。由于自然風景優美,塞罕壩林場被譽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攝影家的畫廊、創業者的戰場、度假者的天堂”。 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千層板林場場長于士濤接受本網記者的采訪。長城網 張欣 攝
現任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千層板林場場長的于士濤今年34歲,河北省定州人,在林場工作已有十個年頭了,主要負責造林,護林和生產等工作。之所以堅守在塞罕壩林區,于士濤說:“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使我留了下來,一是老一輩塞罕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深深感動;二是現代人為了林場更好的發展,那種毫無保留的付出精神,讓我必須把工作做好,把塞罕壩人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談及工作十年的變化,于士濤表示,他們這一代林場職工作為第三代塞罕壩人,已經面臨從創業到守業的轉變。他說:“創業難,守業更難。林場目前正在加快經濟結構的轉型,從單純的消耗資源創造經濟價值到發展多種經營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目前林場經濟收入的60%都是通過增加產品附加值,發展多種經營的方式來獲取的。塞罕壩林場企業管理的運作模式,已經在積極探索林下經濟,力爭把森林經營打造成塞罕壩林場的經濟亮點,以獲取更大的經濟價值。” 塞罕壩林場為首都堵沙源、為天津涵水源、為河北守資源,為當地創財源。長城網 宿馨元 攝
除了注重經濟效益,塞罕壩林場也注重社會效益。于士濤介紹,林場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捐款捐物給有需要的人。這也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對老一輩塞罕壩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傳承和弘揚。 從1962年建場至今,52年來,三代塞罕壩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用造林護林的實際行動,真正做到了為首都堵沙源、為天津涵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群眾拓財源。在京津冀聯系日益緊密、走向協同的今天,塞罕壩這顆中國華北地區的“綠肺”,不僅起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治沙的環境作用,更加帶動京津地區林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
關鍵詞:河北網上行,塞罕壩,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