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7年74次獻血,“感動”莫如“行動”
王紅豐和他獲得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銀獎。資料圖 33歲的王紅豐是一位普通農民工,曾獲得2010至201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銀獎,并成為臨漳縣首位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獲得者。7年來,他分別在邯鄲、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獻血74次,總量近3萬毫升。(7月21日《河北日報》) 王紅豐7年74次無償獻血的光榮事跡讓人感動,很多人對其進行點贊,說王紅豐是“河北的郭明義”。 的確,雖然獻血小板不像獻全血那樣要恢復半年才能獻第二次,但是獻血小板也需要至少恢復1個月的時間才能再獻。而王紅豐,這位普通的農民,7年來卻獻了74次血,總量3萬毫升左右。王紅豐獻血的速度,相比全國獻血模范、2010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19年獻血6萬毫升有過之而無不及。點贊王紅豐是河北的郭明義,一點也不夸張! 而最讓筆者感動的不是王紅豐的獻血總量,而是他把無償獻血當成了事業的這種執著與堅守。要知道,7年74次獻血,平均每年10次有余,即使全部獻血小板,這也是極限的水平,更何況王紅豐還獻過全血。這說明,7年來王紅豐為自己制定了獻血計劃,而且在腦海里定了獻血的“鬧鈴”,以至于很少有耽擱過。要不然,稍有遺漏,7年就獻不了這么多次的血了,他也就不會有超郭明義的獻血速度了。 但是,王紅豐1人7年獻74次血,感動之余也讓人心酸。要知道,無償獻血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果每一個適齡獻血的人都能夠積極地無償獻血,相信王紅豐也就沒有這么多獻血的機會,全國各地的血站就不會鬧血荒,不會出現因急需用血,而試著給王紅豐打電話求助的無奈了。 其實,10多年來筆者也斷斷續續曾在不同的地方獻過血,只不過在去了10來次的情況下,真正獻成血的經歷只有7回。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筆者不適合獻血,而是有幾次因為采血的工作人員說筆者的血型已經很充裕,暫時不需要而已。筆者的很多戰友,也遇到過這種自己去獻血但因血站這個血型儲備充裕而被拒之門外的“尷尬”。但這恰恰說明,在那個地方,公民無償獻血相對來說比較積極主動。 而回過頭來再看王紅豐、郭明義等獻血模范,他們分別有幾十次、過百次的獻血經歷,然而目前全國很多地方依然經常鬧血荒,這說明當前無償獻血者只是社會的極少數。別說一兩個,即使一千個一萬個王紅豐、郭明義式的獻血模范,也解決不了全國各地的血荒問題。 獻血模范讓人感動,但感動莫如行動,破解血荒難題,需要全社會的行動。如果每一個適合獻血的公民都積極履行無償獻血的義務,承擔起無償獻血的社會責任,人人都成為王紅豐、郭明義,不僅血站不會再鬧血荒,而且社會上也就沒有獻血模范了。(趙艷生) |
關鍵詞:王紅豐,無償獻血,農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