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創新農村管理 讓便民服務常態化
“沒想到這么快就辦下來了,現在很多事不用再跑到鎮里辦了,便民服務站真好。”日前,鷹手營子區北馬圈子鎮北馬圈子村的司志新從婦女主任王秀英手接過“二胎證”高興地告訴記者。兩天前,司志新在村便民服務站填了一張便民服務委托事項通知卡并提交了相關材料,沒想到這么快就辦下來了。我市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簡政放權,真正做到了讓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 新形勢下,落實黨的政策在基層最難,人民內部矛盾在基層最多,群眾呼聲訴求在基層最強烈,鞏固執政根基在基層最關鍵,因此,解決好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極為迫切和重要。近年來,我市不斷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按照“下放權力接地氣、傾聽訴求聚人氣、改造面貌提生氣”的思路,延伸“神經末梢”,促進政策落地;做好“接訪問政”,傾聽群眾訴求;開展“面貌革命”,建設幸福鄉村,走出了一條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路,有效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接地氣:延伸“神經末梢”,促進政策落地 “跑斷腿、磨破嘴,辦個事、真受罪”。北馬圈子村就在鎮政府駐地,以前村民辦理準生證、低保證、宅基地,村委會只是出個證明,剩下的基本上自己往鎮上、縣上跑,事雖不大,但由于對業務辦理流程不熟,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辦成。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在村便民服務站,記者看到,這里不僅設有計劃生育、戶政戶籍、綜合業務、社會保障、民政救助等多個服務窗口,辦事流程圖和管理制度也全部上墻公示。“我們5個村干部輪流值班,接待群眾來訪。” 村婦女主任王秀英說,像辦準生證、宅基地、低保證這些事,只要條件符合,交給村干部坐在家里就能把事辦好。 我市針對農村布局分散,一些村莊離鄉(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而大量農村年輕勞力外出,留守人員大多年老體弱,文化素質較低,辦起事來十分困難的情況,按照“符合國家政策、能下放全部下放”的原則,對國土、民政、計生、林業、社會保障等部門的相關審批服務項目,委托授權到鄉鎮或基層站所,建立“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便民服務站”三級服務平臺,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目前,全市11個縣區、205個鄉鎮全部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62個城市社區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務站,村級服務站覆蓋率達到64%,年底前全市2485個行政村將實現全覆蓋,實現“由民跑辦”到“為民代辦”的轉變,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實現服務對象全覆蓋。 |
關鍵詞:承德,農村管理,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