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理發師潘淑芬義務為困難群眾理發28載
9年,愛撒敬老院的孤寡老人 1998年,潘淑芬把理發店遷到了新址。理發店的對面就是鄉敬老院,一來二去,敬老院里的老人們成了理發店的常客,這些老人大多是村里的五保戶,沒兒沒女,歲數大了,身體有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后被送到敬老院。人老了身體還有病,耳朵聾的、眼睛看不清的、走路一瘸一拐的、癱瘓在床的……極少有人來探望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也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們。 但年輕善良的潘淑芬從來沒有嫌棄過這些老人,沒事的時候老人們來跟她嘮嗑,有什么高興的事、煩心的事,也都跟她說。時間一長,她對敬老院幾十個人的情況了如指掌,哪個病了,哪個出不來門了,她就擠時間買點吃的去看望老人,給老人理發。雙目失明的郭老伯,特別愛干凈。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他的屋子卻收拾得很有條理,被褥整齊,物件擺放有序,而且頭發不超過20天必須理一次。每次去理發,潘淑芬都先耐心地詢問郭老伯的要求,理完了告訴他理的是什么發型,頭發的長度,從不因為他看不見就敷衍了事。 敬老院里有個劉老伯,孤身一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拄著雙拐行動十分困難。潘淑芬主動去到敬老院給劉老伯理發,一直到他臨終前臥床半年,她依然堅持每月去給老人剃頭、刮臉,不嫌臟不怕累。臨終前,劉老伯拉著她的手,老淚縱橫:“閨女,這些年讓你受累了。謝謝你讓我走得這么干凈、體面,下輩子再報答你吧。” 9年的時間,潘淑芬無數次走進敬老院,走到老人們身邊,給他們理發,刮臉,和他們嘮嗑,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甚至守候他們到臨終時候,溫暖著老人們孤單的晚年。 抗擊命運,愛的傳遞已達28載 直到2007年6月,由于生意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潘淑芬的理發店遷到了南皮縣城。2008年底,她位于縣城繁華地段的店面開業了,熱情周到的服務、精湛前沿的燙染技術,迅速得到了廣大顧客的認可與贊揚,生意更加紅火。此時的她依然沒有忘記那些中老年顧客,對每個顧客都笑臉相迎,無論燙發染發、剃頭刮臉,都認真仔細,樣樣不含糊。聽說哪個顧客病了、行動不便不能出門了,她就親自上門免費服務。 然而,命運好像在故意捉弄這個善心的女子,意想不到的災難從天而降:2011年8月,16歲的二兒子車禍身亡;11月,二十年的婚姻宣告結束,丈夫不僅賠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外債沒了影蹤。命運的大手突然扼住了這個柔弱女子的咽喉,巨大的打擊把她打倒了,她覺得身心都被掏空了,她覺得自己已經隨著兒子去了……恍惚中,朋友們趕來了,那些老顧客們趕來了,關心的問候,深切的惦念,一張張關愛的臉龐,一次次真誠的鼓勵,無數個日夜的陪伴,支撐她熬過最艱難的日子。經歷過人生的風雨,潘淑芬更加懂得珍惜與感恩。這一次,她要帶著陽光、帶著愛心重新上路。 潘淑芬規定,凡是65周歲以上的老人進店理發,一律半價。對待老人要熱情迎接,理發要認真仔細,意見要聽取改進。她不僅教會學徒剪、燙、染、理的技術,還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年輕一代的理發師們。她帶領年輕的理發師組成獻愛心團隊,每月固定兩天到南皮縣城的信合小區、時代家園、信合文園、溫泉花園、老干部局、健龍公司、殘聯等社區地點為離退休老干部、行動不便的老人、嬰幼兒、殘疾人免費義務理發服務,奉獻愛心。 潘淑芬給老人們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以便隨叫隨到。多年來,她記錄下的需要服務的老人電話號碼就有三個筆記本,義務理發服務的人數達一千多人。 匯涓滴成大海,積小善成大愛,潘淑芬就是這樣踐行著父輩的教導,讓手中的剪刀舞成剪花,在指間綻放芬芳,讓芬芳的氣息溫暖每個需要關愛的人。 |
關鍵詞:潘淑芬,義務理發,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