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千萬富翁出資建養老院供養全村65歲以上老人
丁玉龍是養老院的勤雜工。 “夕陽天際憐幽草,大愛人間重晚晴。”這是一位朋友送給丁玉龍的一幅字。 50年前,7歲的丁玉龍和家人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東北謀生。經過多年的努力,丁玉龍成了一名千萬富翁。2009年,急流勇退的丁玉龍回到了河北承德縣的老家,出資500多萬元修建養老院,免費供養村里65歲以上老人。養老院每年運轉要四五十萬元,他又拿出2000萬元設立基金。對此,丁玉龍說,“我就打算用每年的利息,把養老院一年一年地辦下去。即使今后我不在了,養老院還能為村里的老人服務。” 千萬富翁回鄉伺候老人 承德縣六溝鎮郝季溝村位于偏遠的大山上,土地貧瘠,交通閉塞。 50年前,剛剛7歲的丁玉龍與家人在父親的帶領下,離開了郝季溝村,到東北去謀生,最終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落下了腳。10年后,17歲的丁玉龍初中畢業,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丁玉龍放棄了學業,他開過小賣鋪,賣過冰激凌,最后成了一名井下挖煤工。 平時喜歡看書的丁玉龍,開始自學一些煤礦地質測量方面的知識。丁玉龍介紹,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不久便成為當地一家國有煤礦的技術工人。“1992年煤礦也嘗試搞股份制,我就入了幾萬元的股,結果一年下來,我就掙了好幾萬元。”此后,依靠自己掌握的技術,丁玉龍開始承包煤礦。經過不斷努力,丁玉龍成了一名千萬富翁。 富裕起來的丁玉龍并沒有忘記大山深處的鄉親們。2008年,丁玉龍出資10萬元,幫助村里鋪設了第一條通往山外的水泥路。2009年,國家對小煤窯進行關停,丁玉龍的煤礦也被納入關停范圍,他又回到了郝季溝村。 丁玉龍告訴記者,以前每次回郝季溝,他都會看到有人吵架。經過觀察,他發現貧困是家庭產生矛盾的主要導火索。“家里沒有錢,年輕小伙兒要出去打工,兒媳婦在家留守,既要帶孩子,又要照顧老人,生活壓力那么大,心情自然不會太好,時間長了,婆媳之間經常會發生吵架的事。”丁玉龍說,要想讓郝季溝村家庭和睦,就要解決養老的問題。 于是,從2009年開始,丁玉龍投入50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養老院。2010年11月份,養老院正式投入使用,郝季溝村30多名70歲以上老人住進了環境優美、管吃管住的養老院。 窮山村里夕陽紅 今年71歲的丁鳳東是郝季溝村的村醫。“我已經干了50年了。”丁鳳東說,郝季溝村是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由于貧窮,每年冬季,寒冷就成了許多老人的“頭號敵人”,“大伙兒都舍不得買煤,家里都很冷,一旦老人生病,寒冷就會加重他們的病情。” 從2010年冬季開始,郝季溝村70歲以上的老人們不再擔心過不了“寒冷”了。“玉龍從小出去打工,掙了些錢,就回到村里,給老人們建起了養老院。”丁鳳東說,以前村里的醫務室條件十分簡陋,“輸液都沒個地兒,冬天冷了,一些藥都凍成了冰。”如今在溫暖、整潔的村醫務室內,丁鳳東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幾年的冬天,找他看病的老人少了一半多,“老人們都住在暖和的養老院里,吃喝不愁,煩心事少了,病自然就少了。” 今年76歲的袁弘芝說,他是第一批住進養老院的,“什么都不用帶,房間里床、衣柜、電視、衛生間、被褥、洗衣機都準備全了。”如今養老院里燒的是地暖,每個房間都有獨立衛生間,衛生間里有淋浴,養老院還有大澡堂,“每天大家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說說笑笑的,都很開心。” |
關鍵詞:養老院,善行,大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