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就業年”與學歷泡沫
《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把大學分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是制造就業不公平的根源所在。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近日表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再創新高。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這些單位2013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15%。輿論就此稱今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可從教育部門、學校的應對措施看,基本思路仍是把難題往來年推,結果必然是“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調查顯示,在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明顯遇冷,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盲目擴招,高校舉辦人文社科專業比理工科專業成本小、更容易。這種功利的辦學思維,一方面使學校只注重規模而忽視辦學特色和質量,另一方面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就業難是注定的。 但是,當高校開出一個專業并啟動招生之后,要遏制這種勢頭,十分艱難。對學校來說,縮小招生規模既影響學費收入,也影響老師的飯碗;對地方政府來說,如果這所學校是一本或二本招生,縮小招生規模,直接影響到當地的一本升學率、二本升學率。 教育部門曾針對這種情況,對大學專業提出就業率要求,規定就業率低的專業減招或者停辦,可這種行政性的要求解決不了問題。眾所周知,就業率是由學校自己統計并上報教育部門發布的,要弄出漂亮數據太容易了。 針對今年的就業形勢,教育部發文要求直屬高校在招聘時不得限定“985”、“211”高校。這一規定最多起到把“明規則”變為“潛規則”的效果。把大學分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是制造就業不公平的根源所在。我國大學生就業難,與大學的分層次、分等級密切相關。首先,這讓很多大學只在乎自己的層次、等級,卻不關注辦學質量;其次,這把學生上大學的追求引導為在乎學校的身份,而不是獲得貨真價實的教育。所以,只有去掉“學歷泡沫”,大學生就業形勢才可能好轉。-熊丙奇
|
關鍵詞:就業難,學歷泡沫,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