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隗有清
中國石油“百佳愛心人物”、華北油田退休員工隗有清。白建英/供圖 早就從一位老記者那兒聽說,采訪隗有清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吃“閉門羹”,他會客氣而不容商量地拒絕采訪,理由是:我做的都是些小事,不值得一提。但用那位老記者的話說,隗有清做的可不是小事,30多年如一日地幫助沒有任何關系的孤寡老人,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嗎? 是呀!這樣的人,得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做好吃“閉門羹”的準備,筆者多方聯系,采取迂回戰術,最終在隗有清所在社區領導的幫助下,聯系成功。 那是4月8日的下午,陽光明媚,春風拂柳。筆者在華盛服務處第二社區居委會等候片刻,一位高瘦、精神矍鑠的老者遠遠走來。第二社區服務站站長、黨總支書記郭銀霞拉著老者向我們介紹:“這位就是隗有清,他幫助了很多孤寡老人,故事可多啦!” 幫助他人,自己快樂 采訪前,筆者就了解到隗有清是華北油田第一批建設者,高級工程師。不為人知的是,他一直竭盡全力幫助身邊的老人,而這些老人,幾乎都是工作單位附近農村的孤寡老人。 隗有清告訴筆者,他今年73歲,出生在北京房山區十渡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從小在爺爺身邊生活,受到爺爺許多傳統愛心教育。1967年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1976年5月,來到任丘參加華北油田大會戰,1998年退休,曾獲原華北石油管理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現住華盛服務處第二社區。家中有老伴和兩個女兒,老伴劉秀婷曾是原華北石油管理局勞動模范。 “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幫助那些孤寡老人的?”筆者問道。隗有清瞇起眼睛,回想片刻說:“從1976年來到任丘參加會戰開始,我前前后后幫助、照顧了20多位孤寡老人。其中,照顧三杰村、北小征村和殷邊村的孤寡老人張久齡、宗圈、蘇維新、廉寶增以及崔大勉等孤寡老人時間長些。這些老人無兒無女,生活困難,我會定期買東西去看望老人,幫著收拾屋子、干家里和地里的活兒。不過,我只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沒什么。” “有的人問我,幫助這些孤寡老人圖個啥?不圖啥!我就是覺得幫助他人,自己很快樂,也很滿足。”隗有清停頓片刻后,繼續說道。 聽著隗有清樸實的話語,讓筆者思緒萬千:幫助照顧老人,尤其是與自己沒有血緣、毫不相干的農村老人,他們體弱多病不說,衛生條件極差,和這些老人經常在一起相處,一般人是難以接受的。可眼前這位老者,卻用自己金子般的愛心和高尚的品質,做著許多人不屑去做的“小事”,用自己的真情溫暖著老人的心,把愛奉獻人間。 奉獻付出,照顧孤老30年 “您說說和這些老人的故事吧。”聽到筆者這句話。隗有清打開了話匣子,他說,事情還得從1976年5月說起,那是剛到任丘參加會戰不久。一天,因中午加班回來得晚,在單位食堂吃午飯,他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漢正在地上撿東西吃。他馬上買來5個饅頭送給老人,還告訴他,以后別再撿東西吃了,那樣不衛生。沒吃的了,就找他。后來得知,老漢叫趙俊臣。當年受唐山地震的影響,任丘地區常有余震。得知趙俊臣沒地方住,隗有清還把他接到了自己住的帳篷。漸漸地,兩人成了朋友,即便隗有清搬家了也掛念著趙俊臣,直到1983年老人去世。 1990年春天,隗有清聽說殷邊村有個叫廉寶增的孤寡老人,腿有殘疾,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他給老人買藥看病,還常送去衣物和零用錢。夏天,怕老人被蚊蟲叮咬,他定期給老人屋里噴灑驅蟲劑,還買來油氈、瀝青修好漏雨的房頂;冬天,他帶來棉衣、棉被為老人御寒。廉寶增老人85歲去世,隗有清跑前跑后忙著料理后事。至今,廉寶增的侄子說起隗有清依然非常動情。他說,他們家的人一輩子也還不完隗有清的這份情! 隗有清向筆者講述了他與議論堡鄉三杰村老人張久齡的故事。早在他上大學時,張久齡就在他學校附近建筑工地當小工,他偶爾也會去建筑工地,就這樣,兩個青年人相視,他也就知道了張久齡是任丘人。1991年,一天晚飯后,他看見一位老漢正在艱難地扛著沉重的破爛,他趕緊幫一把。當老人說謝謝時,他認出是張久齡。當得知張久齡生活窘迫時,隗有清又是給他送米又是給他送面。尤其是張久齡患食道癌后飲食困難,隗有清讓妻子做好稀湯爛飯,一口口喂給他。一天中午天降大雨,張久齡以為隗有清不來了,強打精神正準備去喝涼面湯時,隗有清卻身穿雨衣懷抱保溫瓶進了門。面對熱氣騰騰的餛飩,張久齡流下了熱淚:“老隗,你要上班,雨又下得這么大,路也不好走,還來干啥?”就這樣,隗有清一直照顧他到去世。去世前,老人說話已異常艱難,可嘴里還一直喊著隗有清的名字。 隗有清牽掛老人,喜歡和老人們相處。30多年了,他工作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對那些孤寡病殘老人,他像親人一樣,盡自己最大能量,默默守護著他們。 宗圈、蘇維新和崔大勉,這幾位老人也同樣得到了隗有清10多年以及20年的照料。20年前,隗有清認識了宗圈老夫妻,便隔三差五地給老漢送去米、面、油、衣服和零用錢,陪老人說話聊天。為方便老夫妻的生活,他送來冰箱、液化氣爐灶。宗圈老伴去世后,為排解老人的寂寞,他還為老人買了一臺18寸彩色電視機,給宗圈老人孤獨寂寞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歡樂。而北小征村孤寡老人蘇維新家的房子漏雨,隗有清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直到村里給老人蓋了新房才讓他搬回去。老人家的農活兒也全部由隗有清承擔下來,澆地、收割、曬糧無所不管…… 在隗有清生活的小區,鄰居們說起隗有清,都不住口地說:“老隗是好人呀!”隗有清常帶著老人們到單位浴池洗澡。不了解內情的人常打趣說:“老隗可以呀!對親爹和岳父都這么好!”時間長了,人們問他:“你們家怎么那么多老親戚?”老隗并不多解釋什么,只是一笑了之。 更多關愛,讓孤寡老人生活幸福 采訪進行近一個小時的時候,筆者見隗有清看了幾次手表,好像有急事,便問:“您是不是有事?”他告訴我們,三十多年過去了,自己照顧的老人如今只有崔大勉老太太一位健在,崔大勉是自己現在唯一的牽掛。這幾天,老人親戚去得不多,他要去給孤寡老人崔大勉做飯。“我們跟您一起去!”隗有清對于筆者的請求勉強答應。于是,我們和隗有清騎上自行車奔向北小征村。 路上,隗有清告訴筆者,崔大勉今年90歲,曾患有精神疾病,犯病時不吃、不喝、不說話,嚴重的時候會破壞家里的物件,但看到隗有清,就會安靜下來。23年前,崔大勉的老伴去世,家中無兒無女,只有幾家遠房親戚,每周看看她,生活很是困難。 10多年前,隗有清聽說無兒無女的老人崔大勉的事后,開始了與她長達10多年的交往。他幫助崔大勉干地里的農活兒,拾掇小菜園,為她擇菜做飯,買藥治病;陪她說話聊天,為她修補房頂。崔大勉患了20多年的精神疾病,也在隗有清的悉心照顧下,由以前的兩三天犯一次病,到現在已連續4年多沒犯病。 崔大勉的家在村子的北邊,一座很簡陋的毛坯房。隗有清熟練地開門栓,推門進入。筆者緊隨其后,看見正屋門前,崔大勉佝僂著背,坐在凳子上曬太陽。聽到隗有清和她打招呼,她起身,顫巍巍地熱情地讓我們進屋。隗有清問她想吃什么,便忙起來。他熟練地點火做飯,就像在自己家。 筆者忍不住問:“您經常來老太太家吧?”隗有清回答說:“這位老人身體不好,老伴去世早,需要人照顧,我經常給她拿點米面,給她做做飯。” 采訪中,隗有清也說出了自己的憂慮。他告訴筆者,自己年歲越來越大,身體大不如以前。所以,自己沒有太多精力幫助這些孤寡老人。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希望更多的人,伸出友愛的手,幫助孤寡老人,愛護這些無依無靠的老人們,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祥和的晚年。 采訪結束時,隗有清已經做好飯,開始給崔大勉喂飯。他告訴筆者,他喂完飯后,還要幫她收拾收拾,會很晚,筆者只好與隗有清告別。采訪回來的路上,回想著隗有清的一言一行,心中的感動無以言表。就是這樣一位老者用他自己樸素的愛,譜寫出人間最動聽的《愛的奉獻》之歌。(賀宏偉 何宏芳 譚燕 李建軍) |
關鍵詞:好人|隗有清|7旬老者|情牽20余農村|孤寡老人|30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