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預算公開一夜被刪令人浮想聯翩
日前,廣州市41個部門公布的2013年預算中,廣州市質監局那份一閃而逝、只存在了一個晚上的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堪稱過去兩年預算公開中最大的“亮點”。(4月7日《中國青年報》) 公開透明是民主監督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人民連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么事都不清楚,也就無法監督錢花得合不合理,事辦得稱不稱心。 縱觀廣州三公經費公布情況,離群眾期待還有相當距離。一方面,很多公布的數字較為籠統,很難讓公眾判斷出這些支出是否合規合理。例如在多部門公開的信息中,除卻幾個功能類數據,再看不到更具細化的、一目了然的小科目,讓人“霧里看花”。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有個單位公開了“詳實的、非常有看頭的”三公經費預算表,卻只存在了一晚上。在我看來,一閃而逝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自身的底氣不足。根據新聞可得知,廣州市質監局2013年預算原本56頁,但很快被一個46頁的新版本代替,消失的10頁是一份完整的表格:財政撥款安排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那10頁的三公經費預算表,在公布形式上,是一份老百姓能看得懂的預算表格,它按照經濟分類,而且具體到了預算科目的“款”。 很明顯,正是因為詳細列出了公務接待標準、預計接待人數、公務用車數量,以及每輛車每月的花費,這些讓百姓看得懂的“東東”,才更容易激活民間的監督力量。例如2013年廣州市質監局公務接待費預算為280萬元,按照說明中每人次100元的接待標準算,公眾可以推算出其2013年要接待2.8萬人次。這很容易讓人質疑其接待人數是否過多,進而被要求給予進一步說明。此語境下,一旦當事單位對百姓監督缺乏底氣、對釋疑缺乏耐心,就很容易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讓預算表一閃而逝。 二是來自體制內的壓力。廣州質監局作為群眾心儀的“出頭鳥”,未必就受到其他部門甚至其主管單位的待見。此背景下,迫于同行面子也罷,迫于領導壓力也好,廣州質監局最終采取“與其他機關單位公布部門預算的做法一致”,都不難理解。 不管怎樣,三公預算表的一閃而逝充分說明了政府部門掌握的預算信息遠遠多于已經公布的,所有部門按照廣州市質監局最初的版本公布,技術上沒有任何困難。 這也提醒我們,三公公開與否,抑或公開是否盡人意,都不能靠相關部門的自覺。建立針對預算公開有效的法治體系、行政考核和監督制度等,實在是當務之急。三公公開要有大的突破,既需要頂層設計和強力推進,又有賴于體制內的人大質詢、特定問題調查、預算修正等各項政治權力的啟動,還有賴于民間的建議、批評等公民權利渠道的暢通無阻。(鄧子慶) |
關鍵詞:三公預算,預算公開,一夜被刪,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