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的玉米顆粒,像顆顆珍珠,咬一口,軟糯鮮甜……剛剛結束的“雙十一”戰場,“天勤粒粒凈”電商團隊在抖音、天貓、京東等6個平臺同時發力,僅20天便斬獲500萬元銷售額,連續多日霸榜抖音平臺糧油米面銷售榜前三名,領跑鮮食玉米企業……在萬全,一穗小小的鮮食玉米,橫跨南北,貫穿東西,甚至走出國門,撬動起產業大經濟,村民們也收獲了“甜甜”的幸福。
近年來,萬全不斷做足農字號鮮食玉米的“鮮”文章,領跑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新賽道,打造產業集群,更成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黃金”。
何以“領鮮”一步
“我們的甜糯玉米全部采取真空鎖鮮包裝,保鮮度高達99%,純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劑。”在張家口天勤農貿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間,主播張曉興奮地展示各種顏色的鮮食玉米。高速運轉的電商團隊,將訂單第一時間傳輸給倉儲處,轉而到達生產環節……
智能化標準生產線上,又是另一番場景。在常溫玉米滅菌車間,分揀削切的玉米經鎖鮮技術處理后,被推入蒸煮罐內進行殺菌,經過一小時高溫蒸煮,從粒到芯實現真正的滅菌。眼下雖不是玉米收獲期,包裝車間里卻忙碌非常,十幾名工人將真空包裝的甜糯玉米,熟練分類、平臺劃分、打包裝箱、貼單分揀……
萬全,地處世界玉米種植黃金帶,有著得天獨厚的甜、糯玉米種植條件,較大的晝夜溫度變化和雨熱同季條件對玉米的良好生長、營養積累及提高品質具有明顯效果,又因屬于春播區,是甜、糯玉米種植的最佳區和高產區。
鮮食玉米,鎖鮮是關鍵。為保證甜糯玉米的軟糯口感和鮮甜味道,每年7月底至9月,剛從地里采收回來的帶皮玉米被直接拉進生產車間、送上生產線,經剝皮、切頭去尾、冰水澆灌、蒸煮殺菌、包裝、速凍等數道工序,從地頭到冷庫,前后不到5小時完成鎖鮮處理,一穗穗玉米也從農產品變身為商品,完成了“華麗轉身”。這是“天勤粒粒凈”鮮食玉米‘鎖鮮’的秘訣之一。自行開發設計、取得專利的鎖鮮生產線,保證了全水流線的高效能。
作為萬全區本土鮮食玉米加工生產企業,“天勤”今年加工倉儲鮮食玉米9000萬穗,單日發貨量達2萬單。
搭上電商快車搶“鮮”機
“我們的鮮食玉米回頭客很多,大多數都是老粉兒,尤其南方粉絲,愛煲湯,占網絡銷售額70%。”11月6日一大早,張曉早早來到“天勤”的抖音直播間,這是他們直播平臺里粉絲數最多的,達到了70多萬。偌大的辦公大廳里,一字排開6間直播間,從早晨6時就隱約傳出了聲聲問候,直播將持續12個小時。張曉每天直播四個小時,最多的時候銷售額達到十幾萬元。
搭乘電商快車,為天勤成為鮮食玉米龍頭企業立下汗馬功勞。2016年,他們率先布局電商銷售網絡,在天貓建立了旗艦店,建立網絡營銷團隊,從過去走線下批發為主,轉變為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電商部經理王仕京告訴記者,經過幾年摸索,加大投入,公司線上銷售額逐漸增加,去年達到了將近1億元,線上銷售能占據整體銷售額的40%,成為最大增長點。
“天貓、抖音平臺上,天勤達到了top級,又開通小紅書、拼多多、快手等平臺,實現了線上主要銷售平臺的全覆蓋。”王仕京說,現在他們攜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天貓正宗原產地,主打自有品牌,做到了玉米類目的頭部商家,通過數字化原產地直供,縮短了農產品的供應鏈,讓消費者吃到了高品質玉米,也讓源頭端的農戶有了更多增收空間。
在天勤的帶動下,萬全區其他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也紛紛開拓線上渠道,通過網絡平臺銷售以及直播帶貨,形成出口、國內線下銷售及線上銷售三駕馬車并行的局面。2023年,全區鮮食玉米電商銷售2.21億元、出口1030萬美元。
成就“中國鮮食玉米之鄉”
過去,大田里一斤玉米賣不上一元錢,如今,同樣大小的一穗玉米,普通玉米“論斤賣”,但鮮食玉米“按穗賣”,一穗鮮食玉米最高可以賣到1.5元。
從“論斤賣”到“論穗賣”,和種源密不可分。
在鮮食玉米種子的白糯細分領域,位于萬全區的河北華穗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種子品種,是“天花板”級的存在,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0%。天勤農貿有限公司的鮮食玉米良種全部來自華穗種業。從眾多種子材料中種植篩選、自交提純,他們量身打造了最適宜當地氣候特點和加工企業及市場需求的萬糯2000、萬糯2018、萬糯188等品相品質兼優的品種,先后在萬全、海南建立了育種基地,在甘肅張掖建有18000畝繁種基地,目前經過省里和國家審定的品種已經有37個。
天勤選用的“華穗”牌萬糯8號、萬糯2018、中糯1號、彩糯1號等良種,同時滿足了高產和口感雙需求。在郭磊莊鎮、萬全鎮等19個村,天勤種植鮮食玉米基地達到20000多畝。天勤農貿有限公司副經理侯桂芳說,公司采用訂單模式,為農戶墊付生產資料籽種、農膜等費用,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全力保證農民種植利益,建立起了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
在萬全,像天勤一樣不同規模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就有20多家,種植基地達18.5萬畝,產量超6億穗、位居河北省第一位;年加工量6億穗、加工能力河北省第一位,實現產值10.2億元;依托“華穗”自主研發的甜、糯玉米種業,鮮食玉米產業不僅帶動近萬農戶增收,而且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和大量季節性用工,同時帶動上下游交通運輸、包裝、餐飲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
萬全,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鮮食玉米之鄉”。(河山新聞記者 臧波 記者李如意 韓梅 豐家衛 攝影 武殿森 通訊員 邢鵬飛 羅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