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112個小區增裝616個汽車智能充電樁、151個小區安裝7497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插座、2個小區加裝18部電梯……”11月4日,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區長劉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智能應用場景的背后,是該區深度治理老舊社區攻堅戰的生動實踐。
一個個始建于20世紀70—90年代的老舊小區,如何蝶變成智能住宅?作為邯鄲市主城區之一的叢臺區給出答案:改造全過程中,在凝聚民意民智的同時,積極引入智能化設備和技術,讓老舊小區變得更智慧、更宜居。
老小區變“聰明”
走進叢臺區琴苑小區,記者看到一個個銀灰色的方形充電盒,在各單元門口兩側一字排開。
“這些是新安裝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插座盒。”迎賓社區黨支部書記賀麗萍說話間打開一個盒蓋,“電源線是從各戶引過來的,這樣的改造取代了原來凌亂的‘飛線’,社區居民家的電動自行車能夠實現一戶一充。”
賀麗萍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解決了408戶居民電動自行車的充電煩惱,也防止電瓶入戶帶來的安全隱患。
“通過前期征求民意,我們將居民實際需求確定為小區改造升級的重點事項。”叢臺區房產服務中心主任張波向記者提到這樣一組數據,他們為全區151個老舊小區居民安裝了7497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盒。
在叢臺區廣樂南小區4號樓4單元門口,記者看到加裝電梯施工正在有序進行中。“這是小區加裝的第14部電梯。”叢臺區中柳一社區副主任張蕾介紹,“這個社區老年人居多。自從加裝電梯以來,宅在家的老人們愛上下樓遛彎了。”
談起居民智慧出行,張蕾指著樓前的智能充電樁說:“這10個畫綠色線的是已安裝好的汽車充電樁,其他車位下預埋了電線,隨時可以加裝。”
一個“90后”老舊小區,卻處處煥發著新生機。“單元門上安了智能門禁,路邊裝上了智慧燈桿。”張蕾笑言道,在科技賦能下,老舊小區實現了“舊地升級”。
老樓房更“溫暖”
“智能化改造,讓廣樂南社區這樣的老院兒,不僅有‘里子’,也有‘面子’。”在張波看來,這些老舊小區通過深度治理,成為城市更新的樣板。
張波所指的“面子”,就是給老舊樓房“穿衣戴帽配眼鏡”。“老舊樓房的自身蓄熱能力差些,尤其是樓頭。”張波說,按照老舊小區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要求,他們為這些樓房東西兩側做了11厘米厚的保溫層,讓老樓房保溫有“厚度”。
張波告訴記者,這次保溫層施工面積達25.5萬平方米,為叢臺區130個小區的574棟老樓房穿上了“新衣”。
除了“穿衣”,對于老舊樓房來說,“戴帽”——樓頂防漏也同樣重要。
“我們為202個小區的老樓頂做了防水改造。”張波說,為消除木質窗戶安全隱患,在這次老舊小區深度治理中,還為53個小區的279戶居民更換了新窗戶。
換了新窗的小區,除更加明亮外,保溫性能也會更好。
因熱力管網“腸道梗阻”導致的供暖質量問題,一直是老舊小區居民的心病。“為解決這一頑疾,我們為一小區加裝了智能換熱站,能夠實現居民房屋供暖質量的精準管控。”張波說,供暖季即將來臨,改造小區將實現屋暖人暖心更暖。
叢臺區466個老舊小區,如今變得不僅“聰明”起來,還有了“高顏值”,老居民們“原地”樂享起新生活。
“只有深度治理,才能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劉丹說,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深入,未來,要讓這里的居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陳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