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自國家啟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來,一批批青年學子聽從黨的召喚,放棄優越生活,支援西部,奮斗青春,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優秀畢業生李鵬博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7月,大學剛畢業的李鵬博背上行囊踏上進藏的列車。在阿里地區工作一年后,她決定留在那片神圣的高原,繼續譜寫青春之歌。2015年12月,李鵬博被分配到阿里地區普蘭縣委辦公室,成為一名公務員。
今年是河北體育學院建校40周年,也是學院優秀校友李鵬博在阿里普蘭縣工作的第9年,在學院校慶之際,長城新媒體記者對李鵬博進行了專訪,聽她暢談體院精神如何在邊疆落地生根。
李鵬博檢查農家書屋。李鵬博供圖
記者:河北體育學院剛剛度過了四十歲的生日,回憶在校學習的歲月,您覺得哪個時刻最為難忘?
李鵬博:最難忘的還是大學畢業的場面。大學四年,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體院我們不僅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四年的青春回憶里,既有感動,更有感恩,我們經歷了成長,也收獲了友誼,更學會了獨自面對挑戰和未知。畢業時同學們一個個淚流滿面,不愿分離,但面對未來大家都有勇氣和自信,這些讓我最為難忘。
李鵬博(中)在普蘭鎮檢查材料。李鵬博供圖
記者:環境艱苦、工作辛苦,最初是什么信念支撐著您支援西部的行動?這與河北體院的培養有什么內在聯系嗎?
李鵬博:我堅定留在西藏的信念與體院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我時刻銘記體院的校訓:崇德、礪能、篤學、拓新,我也時刻謹記我是一名體院人。我覺得體院人的精神就是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創造非凡的成就,與我的同學們一起“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共同成為體院的驕傲。在援藏期間我秉持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把西藏阿里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李鵬博參與黨支部植樹活動。李鵬博供圖
記者:在西藏工作期間,曾讓您深受觸動的是什么?為什么您決心繼續投身援藏工作?
李鵬博:讓我深受觸動的是孔繁森爺爺的事跡,我曾去阿里地區烈士陵園瞻仰他的墓碑,墓前的挽聯寫著:“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這讓我觸動很深。如今我已經在阿里普蘭縣工作9年,所屬地就被岡底斯山環繞,孔繁森精神就像一盞指路明燈指引著我前行。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愿意接過無數援藏干部的“接力棒”,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扎根普蘭、建設邊疆。
記者:河北體育學院40年校慶的時刻,您有什么話想對母校說?
李鵬博:2024年是我從河北體院畢業整十年,回想十年光陰匆匆而過,母校是我青春的港灣,也是我夢想的搖籃。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希望母校的未來更加輝煌燦爛,碩果累累。我將更加堅定地發揚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發揚“釘釘子精神”,為阿里普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母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