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河北省張家口空港經濟開發區,中氫寰宇新能源河北有限公司標準化廠房內,產品下料、焊接、機加、涂裝、裝配,制造中心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該公司從事氫能及鋰電專用車、客車、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研發及制造等業務,目前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公司在氫能、鋰電專用車領域實現整車生產的目標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伴隨著廠房內隆隆的機鳴,公司總經理焦賀滿懷憧憬。
張家口地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連接區域,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如何把區位和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動力?自2015年7月獲批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以來,張家口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加快構建綠色能源體系,風電、光伏、氫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風電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從“制”到“輸”、從“儲”到“用”,如今,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各項新技術不斷突破,全新產業鏈條逐步形成,為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諸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也為本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追風逐日 叫響“金字招牌”
俗話說,“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九月的壩上草原正處于“換裝季”。與無邊無際的草原一起鋪陳開來的是高大的白色風車,星羅棋布,連綿不絕。隨著風車緩緩轉動,巨量的風能轉化為電能??梢哉f,這些風車是真正的“追風者”。
走進山間或村落之中,卻是另一番風景。在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一望無際的光伏板向陽而立,宛如一片藍色海洋。由于光伏產業帶來的穩定收入,這些光伏板被村民戲稱為“鐵桿莊稼”。
張家口被譽為“風的故鄉、光的海洋”。經測定,張家口市全域范圍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年總輻射1500~1700千瓦時/平方米,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生物質資源年產量200萬噸以上,豐富的資源條件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基礎。
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設立以來,張家口加快能源供給側綠色轉型升級,全市累計裝機并網規模已達3383.5萬千瓦,占全域電力總裝機的85%,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風電累計裝機并網規模2123.5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并網規模1260萬千瓦。2015年以來,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量近2500億千瓦時,累計減排二氧化碳2億噸。
追“風”逐“日”,吸引了華能、大唐、華電等眾多頭部企業到張家口落地生根。而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生產出來,只是示范區建設的第一步。如何將這些能源儲存轉化也是推進示范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并網發電,尚義抽水蓄能電站抓緊建設。”張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長任婧介紹,當地積極謀劃建設以抽水蓄能為支撐的千萬千瓦儲能示范基地,已形成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示范,加速實施140萬千瓦抽水蓄能、國家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微電網等新業態配套儲能項目,拓展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飛輪儲能、鉛碳電池等多種儲能技術應用示范。
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并做好儲能的同時,打通清潔能源外送通道也至關重要。為此,張家口不斷優化智能電網結構,全市已建成投運5條電網送出通道,接入新能源能力2620萬千瓦。當地進一步推廣“新能源+儲能+調相機”發展模式,風光儲、大囫圇、筆架山、盤長河、選將營、華能永風6座風電場的9臺分布式調相機已建成投運。
為形成新能源收益對全域行政村全覆蓋,張家口積極打造河北省首個新能源全覆蓋示范基地,獲批“新能源+鄉村振興全覆蓋項目”規模86.5萬千瓦,將在今年實現對全市14個縣區的剩余1681個村全覆蓋。目前,張家口光伏幫扶電站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累計結算收益29.6億元。
風馳電掣 領跑新能源裝備制造業
初秋時節的張家口,清爽的涼意迎面而來。走進位于萬全區的明陽張家口葉片工廠,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空地上,一個頂端為圓、尾端扁平的葉片靜靜地擺放在車間門前的空地上,這個長達112米的“大家伙”就是該企業自主研發的一款新葉型風力發電機葉片。
“這種類型的葉片是目前全球陸上單機容量最大的10兆瓦風機配套風力發電機葉片,實現了張家口‘明陽造’陸上風電葉片從98米到112米的新飛躍。”明陽張家口葉片廠廠長楊文慶表示,明陽集團目前已具備風電設備全產業鏈生產制造的能力,基本形成了覆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風場建設、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體系。“這里市場空間十分廣闊,營商環境也很好。從手續跑辦到項目落地,我們都享受到了優質服務。”談及落戶張家口的原因,明陽集團華北公司總經理劉春華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風電裝備制造業乘勢而上,這在位于張北縣的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廠區里也可見一斑。“新廠區生產的風電葉片長度在100米以上,遠大于舊廠區生產的50米左右的葉片長度。”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趙勇介紹,隨著當地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公司于去年底投資12億元建設了新廠區,不斷推進產品升級。
對于風力資源居全國前列的張家口而言,將風力發電作為全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一大抓手,新能源產業發展邁出“關鍵一步”。在此基礎上,張家口以風電裝備產業為“重”,政府、企業雙向發力,積極由零部件加工配套向成套整機裝備轉型,成為全國少有的全鏈條覆蓋、全賽道布局的風電裝備之城。
在張家口市能源局的辦公室墻上,記者看到一張可再生能源產業招商圖譜,上面密密麻麻做了各種標記。該局新能源科二級主任科員梁鍵介紹,為積極推進重點企業落戶張家口,他們專門編制了這張招商圖譜,指導各縣區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精準招商工作,推動新能源開發和招商引資形成共識。同時堅持走出去的原則,全局動員、主動出擊,加大精準招商步伐,積極聯系接洽項目、整理招商信息,形成了濃厚的招商引資氛圍。
為了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好,張家口與眾多央企、國企通過深度融合發展,瞄準世界行業前沿積極布局風電裝備產業,通過強風光鏈、延氫能鏈、補儲能鏈、擴服務鏈,高質量、有側重地發展新型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已連續3年滾動支持張家口14個示范區產業創新發展專項項目,涉及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多個可再生能源領域。
張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長劉峰告訴記者,金風科技風機制造、浙江運達風機制造、艾郎葉片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綠色環保的風電產業配套項目已經在張家口“落地生根”,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在當地“嶄露頭角”,葉片、風機的塔筒、機艙系統及葉輪系統實現了“張家口造”。
先行先試 持續向“新”而行
在全國首創“四方協作機制”蹚出了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消納應用、實現冬季綠色供暖的新路子;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榮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全省首個“以大代小”風電平價示范項目等容3萬千瓦部分全部采用構網型風機,具備自主調峰調頻優勢……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從創建伊始就大膽創新,在國內可再生能源產業領域的體制機制、應用技術、關鍵環節實現先行先試,增強示范區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創新能力,強化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技支撐。“四方協作機制”“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氫能”這些新名詞和諸多“第一”“首個”“領先”成為示范區的“新名片”。
在位于張家口經開區的安智科為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的技術檢驗人員正對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體化電源機柜進行帶電測試。落戶張家口幾年來,該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21項專利技術,以智慧儲能設備及方案、一體化電源及充電樁、智慧云平臺等產品為主,輻射軟件開發、裝備制造、平臺構建、技術服務、電力工程建設等多個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也是張家口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多元化快速發展的縮影。“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該公司董事長董振陽介紹,公司每年研發費用都占利潤額的20%以上,用于推動產品及技術升級,技術能力在同行業中處于領跑位置。
根據《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三大創新”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技術創新。通過加快推進關鍵技術創新攻關、成熟技術應用示范和創新服務水平提升,增強示范區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創新能力,強化對示范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技支撐。
“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項目的謀劃引進中越來越向‘高大上’發展,項目突破性、示范效應、高技術含量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顯現,重點圍繞實用性大容量儲能、高轉換率光伏發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預測、風光儲輸微網、智能電網、適宜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關鍵技術,開展創新攻關。”任婧介紹,現在柔性直流、低倍聚光、高倍聚光、智能電網、大容量儲能等多項國家級示范項目落地,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正在張家口創新突破,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引領初露鋒芒。
目前,張家口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聚集區已逐步形成,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不斷攀升,并且聚集一批企業勇立行業潮頭,正迅速向“智造”邁進、向高端升級,形成機艙、輪轂、葉片和塔筒等各個領域全覆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23年,張家口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達40%。(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