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問:毛巾是每個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全國每生產三條毛巾,就有一條來自高陽縣。高陽的紡織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目前,高陽擁有紡織企業達4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116家,2023年紡織產業突破產值579億元。這個地處華北平原的小縣城,何以成為“中國紡織之鄉”、全國最大的毛巾生產地?紡織產業給高陽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改變?
紡織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用品,紡織業也是許多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紡織業相傳是由嫘祖養蠶繅絲開始的,考古工作者在對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紡輪,漢代已經擁有了提花機。宋末元初時,來自松江烏泥涇的黃道婆是江南棉紡織業的奠基人,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的《乃服》篇記載了古代紡織的技術各個方面。在近現代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中,紡織業更是關乎國計民生。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東南部的高陽縣有著“中國紡織之鄉”的美譽,這里年產毛巾35萬噸,擁有全國最大的毛巾專業批發市場——高陽紡織商貿城,細心的網友在網購毛巾時會發現,電商平臺上不少毛巾的發貨地是河北保定,它們中絕大部分就產自高陽。
可以說,高陽在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史上處于重要地位。9月,上游新聞記者來到高陽,了解高陽以毛巾為代表的紡織產業背后的故事。
高陽毛巾產品。 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齊鑫
400年歷史沉淀
高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高陽為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的故都,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歷史上的高陽名人輩出,明清重臣孫承宗、李鴻藻、抗日名將佟麟閣等均來自高陽。
高陽紡織業至今已有約400年歷史沉淀,初期可以追溯到明代,彼時河北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棉產區。經過清代200多年的發展,此后高陽紡織業達到全盛階段,從德國、日本進口洋紗、鐵輪織布機等原材料和設備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生產力,也帶動了印染業的發展,高陽出現了合記、蚨豐等大型工廠以及一批小型布線莊。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高陽的紡織民營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此,河北卡縵紡織品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卡縵公司”)的設計總監史樹雷有深切的感受。來自河北滄州的他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2004年畢業后,他在老師的推薦下來到高陽從事設計工作,至今已整整20年。
他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上世紀90年代,高陽及周邊地區紡織產業在設計制版方面仍采用傳統手法,工人將一張硫酸紙鋪在毛巾上描繪花紋,在牛皮紙上打孔制版,這樣的工作方法效率不高,設計出的圖案樣式也較為粗糙。
“上大學的時候,美術專業只是練習基本的繪畫。我看到了電腦PS(修圖)軟件這一類內容,就很感興趣,自己買了電腦和書本來學習。”史樹雷將電腦知識運用到設計工作當中,相比以往傳統的設計制版方法能節省一半時間,也不再需要模仿別人,還能設計出新的樣式,吸引了其他工人學習。
隨著紡織行業設計制版技術的提升,他所在的設計公司也不再滿足于單純從事設計業務,2011年企業領導層決定向毛巾生產方向轉型,2013年成立了卡縵公司,工廠也正式投入生產,目前已經成為高陽毛巾行業中的領軍企業。
在高陽,像卡縵這樣的毛巾企業還有很多,三利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利建廠是在1986年,到現在有30多年,早期是以毛線起家的。”三利集團毛巾部營銷副總監鄭英濤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三利毛線,好毛好線”的廣告詞深入人心,“三利毛線”也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直到現在仍有一批忠實的消費者。
但隨著毛線市場的收縮,管理層意識到業務轉型的重要性,結合高陽當地以毛巾為代表的紡織產業的發展優勢,2000年左右,公司轉向毛巾生產和銷售。通過對生產機器進行調整,新建部分工廠車間,聘請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漸將毛巾業務做大做強。2015年,公司生產毛巾織物7000噸,相當于全國每年有1億人次在使用三利毛巾。
隨著以卡縵公司、三利集團等為代表的民營紡織企業相繼崛起,高陽逐步形成了一條集“紡紗、織造、印染、后整、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據了解,截至目前,高陽現有紡織專業村158個、紡織企業4200余家,2023年紡織產業集群年產值達到579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5%左右,高陽也獲評“中國家紡(毛巾)研發基地”等稱號。
三利毛巾三麗鷗系列產品。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積極擁抱市場變化
隨著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崛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毛巾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也給高陽的紡織企業帶來了一定考驗。
感知到年輕人對IP聯名和文化創意產品的熱情不斷上升,三利毛巾早早朝該方向進行探索。鄭英濤告訴記者,2014年,公司嘗試與風靡一時的IP流氓兔聯名,推出了相關的毛巾、浴巾等產品。
“這樣至少有兩個方向的好處,第一,原有的經銷商假如對聯名款沒興趣,我們可以再去開辟其他新的經銷商,有助于提升產品的市場覆蓋率。”鄭英濤表示,“第二,打造IP聯名款也有助于三利毛巾在一眾產品中形成差異化。”流氓兔系列產品推出后受到市場歡迎,當年創造了超過1000萬元的銷售額。此后,公司又陸續與符合當年流行趨勢的一些IP進行了合作,如海綿寶寶、三麗鷗家族等。
除了與知名IP進行聯名,三利集團還緊跟年輕人流行文化,創造出符合年輕人價值觀的產品,以吸引和維持年輕消費者的關注。鄭英濤向記者舉例,2019年,隨著“斜杠青年”一詞流行開來,公司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斜杠花型和包裝的產品,取得了一定的市場接受度,直到現在該系列產品仍在售賣。此外,三利還推出了有機棉系列毛巾和敦煌文創系列產品,也同樣收獲了不少好評。
除了在產品設計和創意上下功夫,還有企業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公司產品策略,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下稱“宏潤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一家集棉花種植、紡紗、織造、成衣、染整、非織造、倉儲等全鏈條于一身的企業。公司生產線負責人李春苗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目前公司業務涉及紡紗、針織服裝、印染、教育等領域。
近年來,濕巾、棉柔巾等無紡布產品的出現和熱銷,在一定程度上占領了市場,宏潤公司及時捕捉到了這一市場變化。李春苗表示,2016年,公司便有了增加水刺無紡布生產線的規劃,2022年新建了水刺無紡布項目,搭建了全球第一條NC×3高雜梳理水刺直鋪線,引進了德國特呂茨勒三梳水刺設備,在智慧管理系統的加持下能夠實現全流程訂單、工藝、質量、設備、能耗一體化、可視化管理。目前一天可生產40噸水刺無紡布,用于加工面膜、濕巾、尿不濕等相關衍生產品。
宏潤公司水刺無紡布生產線。 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齊鑫
李春苗告訴記者,公司未來將繼續擴大水刺無紡布業務,將引進一條高雜梳理水刺交叉線,計劃年底投產運行,屆時一期二期每天共可生產60噸水刺無紡布產品,預計年產量將達到2.6萬噸。明年,公司還計劃建設水刺無紡布三期項目,無紡布業務將是公司下一階段的重點。
意識到毛巾市場發生變化的不止宏潤,還有卡縵。史樹雷告訴記者,在公司生產毛巾產品的同時,就已經向家紡領域進行了探索,此前推出的一款“魔術枕巾”具有一定代表性。
史樹雷給記者分享了自己設計該款產品的創意由來。深耕行業多年,他發現市場上鮮有商家從枕芯的角度設計枕巾,而枕巾易滑落的問題也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基于此,他設計出了背后裝有按扣,能夠適應不同尺寸枕芯的“魔術枕巾”,不僅不易滑落,而且拆洗方便,能夠代替傳統枕巾,更加方便人們日常生活。2016年,該產品獲得專利,推向市場后好評不斷,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服務超2000萬個家庭。
卡縵公司的“魔術枕巾”產品。 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齊鑫
除了“魔術枕巾”,公司管理層通過到江蘇南通、浙江柯橋等地考察,根據已有的毛巾生產設備和積累的家紡產品銷售渠道,嘗試探索床品面料領域。在試驗了多種織物組織后,2022年研發出雙層褶皺中空紗并獲得專利。與市場上傳統的織物面料相比,雙層褶皺中空紗透氣性更強,視覺效果獨特,形成了有別于同行的差異化競爭點,也贏得了市場上不少客商的注意。
今年春天,卡縵公司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2024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春夏)博覽會,在展會上與來自浙江柯橋的面料經銷商取得聯系。史樹雷表示,接下來,公司將著力向服裝面料方向探索,通過產品創新維持自己的風格和競爭力。
通過一條小小的毛巾,高陽的紡織企業積極擁抱市場變化,在變化中不斷求新求變實現了轉型升級,高陽的紡織業也逐步發展壯大,走向了一個更富創新和變革的未來。
打造高陽綠水藍天
如今,紡織業已經成為高陽的支柱型產業。全縣有紡織生產企業4200余家,從業人員12.5萬人。
今年67歲的周艷苓是土生土長的高陽人,從事紡織品銷售近30年,在她看來, 紡織業給高陽百姓帶來的最大改變是經濟收入的提升。
“你只要想干,到處是工作,你想掙錢就不會找不到工作。”周艷苓說,紡織業為高陽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自己近30年始終維持著傳統銷售渠道和國內的銷售市場,而她的幾個兒子作為紡織二代,已經利用起直播電商等新興銷售渠道,將銷售范圍拓展至海外。
紡織業的發展對高陽百姓的生活具有深遠影響。在整條紡織產業鏈中,印染環節產生污染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不僅會給高陽當地以及下游白洋淀的生態環境帶來破壞,也會直接影響居民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對于高陽而言,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是環境治理的需要,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
為解決水污染問題,從事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處理的聯合環境水務(高陽)有限公司落地高陽。該公司副總經理邊立坡表示,2006年,污水處理廠開始建設,一期工程日處理印染廢水和生活污水能力達8萬噸,2008年正式投入運行;二期工程日處理能力12萬噸,2011年投入運營;三期工程日處理規模為6萬噸,目前該廠日處理總能力達26萬噸。
據邊立坡介紹,高陽縣污水處理廠采用國內先進的“水解酸化+懸掛鏈曝氣+氣浮+臭氧+曝氣生物濾池+超濾”工藝。在曝氣池旁,邊立坡告訴記者,該曝氣池內有一種好氧微生物菌種,向池內輸送充足的氧氣后,微生物菌種就變得特別活躍,能夠大量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產生的剩余污泥通過提升泵打到板框車間,利用高壓板框將其壓制成含水率60%的污泥,送往熱電聯廠用于焚燒發電。”邊立坡說。
污水處理廠的曝氣池。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齊鑫
在污水排放口,上游新聞記者看到經過處理后的水已經十分清澈。邊立坡表示,經上述工藝層層處理后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可用于農田灌溉與城市綠化、街道噴灑等,既保護了地下水資源,又節約了灌溉成本,其余的處理水將流經孝義河,最終匯入白洋淀。
除了污水處理,企業進行生產所需要的動力來源也至關重要。河北長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長潤科技”)能夠實現變廢為寶,以廢治廢。“(來自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有一定的熱量,經過我們污泥干化車間的處理(利用煙囪里的余熱把污泥烘干)之后,和煤混合,進行摻燒。”該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王旭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燃燒后的殘渣將賣給下游建材生產企業進行回收再利用。
據了解,長潤科技于2017年正式投入運營,落地投運后,高陽關停小鍋爐92臺 ,年節標煤18.68萬噸,年發電4億度,年減少粉塵排放12100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600噸,年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4950噸,大大改善了高陽環境,有效提升了大氣質量。
以雙碳目標為指引,高陽在大力發展紡織產業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改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為更好地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高陽打造了循環經濟發展園區,構建了集紡織印染、污水處理、熱能回收、中水回用、供熱供氣、余熱發電、廢渣利用的“七位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園區年節約標準煤1萬噸、地下水2000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此外,高陽還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進行了深度合作,打造了國內首個以輕工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統計體系。通過對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推動產業提質升級、節能降耗,“十二五”“十三五”期間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30.5%。
目前,高陽正謀劃實施生態印染園區項目,將分散在縣域內的印染企業進行整合統一管理。預計項目建成后,印染產能將提升5.6萬噸、節約土地1200余畝、企業污水預處理成本降低1/3以上、水循環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進一步促進印染企業節能、節水、降耗、減排,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如今,高陽紡織產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手工紡織向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紡織產業轉型。這一轉型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還增強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專家點評:確立區域紡織業發展新方向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成新軒。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成新軒指出,作為高陽的產業名片,當地以毛巾產業為代表的紡織業近年來保持了較好的量質提升趨勢。
首先,紡織業發展歷史悠久,占全國毛巾、毛毯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產品以毛巾、浴巾、毛巾被、床上用品、家居服為主,產品銷往海內外,出口日本、美國、俄羅斯、歐盟、東南亞、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次,品牌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高陽縣擁有紡織類中國馳名商標4個,還擁有一大批河北省名牌和優質產品、自主產品標識等,2023年高陽紡織(毛巾)產業集群列入河北省以及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行列。
此外,企業運營銷售方式靈活,銷售產品遍及國內外,銷售渠道逐漸豐富,除了傳統的批發市場、大型連鎖店、大型商超等銷售渠道,線上銷售也在逐漸增多。政府也大力支持紡織產業發展,如稅收優惠或融資支持、人才引進、培訓、知識產權保護、大型活動等。
高陽縣紡織業發展歷史悠久,隨著分工的精細化,逐漸形成了紡織產品的全產業鏈,對于服務三次產業發展、穩定就業、保障民生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產品的升級換代和市場競爭加劇,紡織產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企業的品牌培育意識不夠、難以形成更多的優勢品牌;產品創新乏力、附加值低;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等。
“十四五”時期,當地應該不斷推進產業升級。在把握機遇,理清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打造集科技、綠色、文化、特色多種元素為一體的產業鏈聚合共贏新業態,確立區域紡織業發展新方向。
高陽的發展除了自身產業發展的悠久歷史外,積累人才、市場、品牌等方面的經驗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鑒。比如,在創新意識方面,高陽不斷加強創新資源投入,推進技術更新和設備升級、增加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加大生產運營數字化管理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空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技術培訓和人員培養,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完善勞動力市場的信息發布和匹配機制等方面值得借鑒。另外,當地政府支持力度較大,通過稅收優惠、補助或融資支持等多種方式來支持紡織業企業,尤其在品牌建設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形成了政府與企業良好的互動模式。
上游評論:高陽紡織產業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在高陽這座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小城里,可以看到各種花色的毛巾、印有知名IP的毛巾、會“唱”昆曲的毛巾,此外還有多種面料的沙灘巾、異域風格的毛毯……在這里,各種紡織品讓人目不暇接。許多人會感到好奇,這座華北小城是如何成長為“中國紡織品之鄉”?究其原因, 除了長久以來的歷史積淀,還離不開高陽有關部門的科學規劃以及高陽人民的奮斗和創新。
至今為止,高陽紡織產業已經有了400年歷史,在400年的發展歷程中,高陽一直求新求變,與時俱進。
從使用陳舊的機器進行手工紡織,到使用自動化設備依靠數字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高陽紡織業實現了華麗轉變。與此同時,高陽并不滿足于只生產傳統的紡織品,而是緊跟市場潮流,敢于與同行競爭。更好看的毛巾、更舒適美觀的家紡、更符合現代人消費需要的無紡布產品相繼出現在這座華北小城。通過把握電商的風口,敢想敢干的高陽人將越來越多紡織產品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發展紡織業讓高陽人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但藍天綠水亦不能忽視,通過實施一系列環保措施和技術創新,高陽縣成功地將紡織業轉型為綠色發展的典范。污水處理廠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進行科學處理,發電廠將污染物轉化為動力來源,高陽有關部門進行統一規劃,通過打造循環示范園區,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拓展循環發展體系的策略,把高耗能、重污染的紡織產業,轉變為可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產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高陽紡織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也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紡織產業提供了綠色、智能、高效的發展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高陽紡織產業有望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全球紡織產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