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里,好!”9月11日,閆建肖和妹妹閆建霞、外甥女閆家欣,又一次來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任弼時舊居前拍照留念。“在大學要好好學習,畢業后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閆建肖和閆建霞叮囑家欣。
9月11日,閆建肖(右一)與家人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任弼時舊居前拍照留念。記者肖煜攝
“這張是我父親參加工作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時在任弼時舊居前照的,這張是我剛參加工作時照的,這張是我結婚時照的,這張是孩子剛上小學時照的……”閆建肖打開相冊,每逢家里有值得紀念的事,父親閆三山都會帶家里人到任弼時舊居拍照,并反復叮囑:“要好好學本領,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
任弼時舊居為什么成了閆三山一家不變的合影“打卡地”?“因為任弼時的夫人陳琮英改變了我父親的命運。”閆建肖說。
1948年,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任弼時一家住進了閆受行、閆受祿等兄弟四人的房子。閆三山是閆受祿最小的兒子。1947年出生的閆三山,一歲時差一點被送人。閆建肖說:“奶奶和父親常念叨那段往事。”
那時候家里窮,閆三山總生病,家里就萌生了把他送人的念頭,托人打聽誰家愿意收養。陳琮英聽說后,連忙來到閆三山家,拉著閆三山娘的手勸說:“要把孩子好好撫養成人,將來參軍,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閆三山聽著這個故事長大,“陳媽媽”那句“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深深刻在他的腦海里,成為他人生的座右銘。
長大后的閆三山一直惦記著參軍,初中畢業就想報名,可年齡不夠。直到18歲那年,他終于如愿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他暗下決心,絕不辜負“陳媽媽”的期望。
在部隊,閆三山積極要求進步,表現優異,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退伍后,閆三山到平山一家機床廠工作。只有初中學歷的他從普通工人干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刻苦鉆研技術,當上了車間主任、副廠長。退休后,閆三山自學拉二胡,經常參加村里的文藝活動,為村民們義務演出,還自掏腰包為秧歌隊添置鑼鼓。
1958年修建崗南水庫,閆三山隨家人搬到平山縣溫塘鎮韓臺村。雖然搬離了西柏坡村,但閆三山心中卻掛念著那里的發展,隔段時間就回去看看。
閆建肖說:“父親總想著為西柏坡村出把力。”1997年3月至7月,閆三山回到西柏坡村,任西柏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修整道路、提升環境、尋找致富項目……雖然任職只有短短五個月,但閆三山想方設法、傾盡全力為村里謀發展。
“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閆三山不僅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家人,還時常給家里人講任弼時教育子女的故事。盡管任弼時工作繁忙,可他總會抽出時間,耐心教導孩子們。任弼時勉勵孩子們:“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負人民對你們的希望,將來一定要為人民做事。”
“這么多年來,雖然我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作為,但家里人都牢記自己是從西柏坡村走出來的,是老房東的后代,要做有用的人,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能給西柏坡丟臉。”閆建肖說,家里人都在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不管是國家遭遇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還是身邊的人需要幫助,他們都盡自己所能捐款捐物。
閆家欣說,大學畢業后想當一名教師,教孩子們學知識、學本領,長大后成為祖國棟梁。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慶節假期一家人一定要去任弼時舊居拍一張全家福。”閆建肖說,全家福會一張張拍下去,“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的座右銘也永遠不變,會一代代傳下去。(河北日報記者 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