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持續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堅定不移改革創新 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7月18日拍攝的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攝
連日來,我省各地干部群眾以多種形式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領悟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大家表示,要結合工作實際,謀劃更多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中全會提出,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
2019年,雄安新區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5年來,雄安新區持續推動“一枚印章管到底”改革向更高水平邁進,不斷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并拓展更多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毛捍軍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按照‘系統集成’的要求,推進‘整體政府’建設,持續整合資源,加強部門協同,以解決群眾、企業關心的實際問題作為重點方向,以提升疏解服務能力作為關鍵領域,提供一系列集成服務。”
政務服務改革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環節,是改革為民的生動實踐。
威縣于2021年設立全省首家縣管單設實體企業服務中心以來,探索實施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讓環節更順暢,讓問題都有解。“這里的服務非常好,不僅幫我們推薦辦公地點,開戶手續和營業執照、公章等也是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幫辦代辦的。”8月13日,河北宜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翟洪超說。
7月31日,威縣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右)正在幫助一家企業補充完善注冊審核資料。 河北日報通訊員 趙國華 攝
“全會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定了我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信心和決心。”威縣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侃表示,要認真貫徹全會精神,全面打造企業專屬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場景,以企業服務中心為總抓手,促進金融服務中心、高校知識成果轉化中心、企業合規服務和營商環境監督中心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效能。
因為一項好政策,項目前期手續用時縮短一個月左右。
近日,衡水市排水中心副主任張偉辦理市區低洼街道排水能力提升改造項目施工許可手續,因為項目符合前不久該市探索推行的《衡水市建設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的豁免條件,無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為項目推進節約了時間。
“全會提出,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衡水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局長石帥表示,將聚焦人民群眾新期待,強化數據賦能,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上辦事“一網通辦”、打造“辦事不出村”綜合服務平臺等創新舉措,還將對豁免清單進行動態更新,以改革成效為發展賦能。
全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創新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洞察,充分體現了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鮮明導向。
“全會提出‘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讓我們倍感振奮。”邯鄲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安鳳玲表示,近年來,邯鄲市在科技金融融合方面創新舉措,打通科技、發改、工信、稅務等部門數據信息堵點,駐邯11家銀行發布了“科創貸”“新一代經營快貸”“冀群貸”等17項創新積分貸產品,為眾多企業解決了貸款難題。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靶向推送科技、人才、金融、產業等政策,開發更多的創新金融產品,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各類要素資源向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聚集。”安鳳玲說,他們還將幫助指導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強與企業科技特派團聯系,幫助協調解決派駐服務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創新。
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定片區。(資料片)
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定片區成立以來,5項制度創新案例得到國家有關部委肯定、27項全省推廣,藥品進口口岸、國際郵件互換局等相繼落地。
“今年以來,我們先后完成了進口藝術品跨關區展示、‘區內直轉’、‘區內國際中轉’等全省首單、首票業務。”正定縣委副書記,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定片區(石家莊綜合保稅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任秀力說,要按照全會提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要求,做優對外開放平臺、培優外貿新興業態、建優便企服務機制,全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
塞罕壩是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為我們持續推動‘二次創業’指明了方向。”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于士濤說,要走好“二次創業”之路,加快實施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經濟工程,計劃到2026年森林濕地資產總價值由2021年的231億元提高到237億元。
此外,塞罕壩機械林場將按照全會提出的“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開展林場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積極參與區域數字碳匯交易。同時,建立塞罕壩綠色食品數字品牌,構建多元化零售電子商務平臺。(記者趙建、李建成、王永晨、劉劍英、焦磊、張曉超、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