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10時許,衡水市冀州區東羨家莊村村北,滏東排河緩緩流淌,一艘搭載著流速測量儀的黃色小船順著跨河纜道駛入河中。
“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測量儀)準備就緒。”“藍牙信號連接成功,開始測量!”衡水水文勘測研究中心東羨水文站監測員張濤快速走上岸,盯著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數據,一項項進行比對。
別看只是看水位、測流量,張濤卻格外仔細,反復校核,確保數字準確無誤。“現場監測的數據越精確,水情預報就越精準,對防汛決策部署的參考價值就越大。”張濤說。
東羨水文站是滏東排河、冀碼渠進入衡水境內的第一個水文監測站點。入汛以來,張濤和同事吃住在這里,每天對水位、流量、雨量等水文要素進行監測和收集,并將各項數據及時上報。
閘上水位18.53米,閘下水位18.46米,流量19.8立方米每秒……短短10分鐘,滏東排河監測斷面水文數據已經收集完畢。監測室內,“老水文”高軍峰將數據快速整理上傳到水情信息中心。
“以前監測設備安裝復雜,數據需要人工計算,測算一次至少要一個半小時。現在有了電波流速儀、轉子式流速儀、測流無人船等助力,監測時間縮短了,數據也更準了。”高軍峰說。
當張濤和同事趕往下一個監測點的時候,一個個前方的水文監測數據,正源源不斷地向衡水水文勘測研究中心水情信息中心匯聚。
據了解,衡水市共設有105個雨量報汛站、12個水文站、42個水位站。如果說這些監測站點是一個個“尖兵”,那么水情信息中心就是“中樞大腦”。
電腦屏幕上,河道水情、雨情、水文站名、水系、河流、水位等情況清晰可見,點開任意監測站點,還可實時看到水位、流量等數據。衡水水文勘測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永華說,通過這些智能化系統,他們可以實時掌握上下游水勢情況,從而精準預測、預報、預警,為防汛提早決策、科學調度贏得先機。(河北日報記者 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