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大橋。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河北經(jīng)濟日報記者 劉朋朋
7月30日,深中通道迎來開通滿月。一個月以來,深中通道日均車流量超10萬車次,車流總量突破300萬車次。這項超級工程為深圳、中山兩地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成為許多市民游客的新增“打卡點”。
“灣區(qū)新頂流”的背后蘊含著超級“智慧”和硬核河北力量。
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位于河北保定的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力索具)深度參與其中。從深中大橋錨碇到大型鋼箱梁鋪設,再到世界超寬E32管節(jié)成功對接,都有著巨力索具的“身影”。
套好“緊箍圈” 海中錨碇“堅如磐石”
索具是用于起重吊裝、搬運、挪移、固定的受力構件及起吊裝備,在國內(nèi)外重大工程項目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研發(fā)制造吊具、確定吊裝方案、派駐施工隊伍……我們從一開始就參與到了深中通道的建設中。”巨力索具常務副總裁李彥英說。
主跨達1666米的深中大橋是深中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有兩個大錨碇,單個錨碇長83米、寬83.85米、高51.5米,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于17個國際標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
平行鋼絲拉索為深中大橋海中錨碇套上“緊箍圈”。巨力索具供圖
深中大橋的主纜就系在這兩個“大秤砣”身上,它們像“定盤星”一樣,承受拉力,負荷載重,“肩扛”穩(wěn)定大橋的重要任務。
“深中大橋為全離岸結構,兩個錨碇都位于海中,在當時,國內(nèi)外很少有類似案例作為參考,因此海域深厚軟基大型錨碇建造成了一個難題。”當時的情形,李彥英仍然歷歷在目,她說,“這對項目團隊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
為解決這個難題,巨力索具產(chǎn)品設計人員從圍堰設計階段,就開始與項目團隊對接配合,攻克技術難點,開發(fā)出了用于圍堰的平行鋼絲拉索產(chǎn)品。
鋼圓筒外圈為平行鋼絲拉索。巨力索具供圖
“平行鋼絲拉索產(chǎn)品,通過拉索與配套裝置的連接形成一個圓環(huán),像‘緊箍圈’一樣,將圍堰牢牢固定住,結構連接不僅非常方便而且十分可靠。”李彥英介紹,為更好適應高鹽、高濕環(huán)境,產(chǎn)品從選材到制作嚴格控制,防腐能力達到了50年。
如今的深中大橋已成為伶仃洋上的“新地標”,還在今年獲得了橋梁界“諾貝爾獎”——“喬治·理查德森獎”。
當好“大力士” 千噸吊裝“舉重若輕”
深中通道的建設中,面臨著特殊的海上環(huán)境和不可預知的天氣條件等因素,精確完成動輒千噸級的吊裝作業(yè)絕非易事。
“深中工程,吊裝的噸位比較大,海上作業(yè)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對吊裝的強度、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彥英說,在泄洪區(qū)橋梁項目建設中,鋼箱梁大節(jié)段堪稱“巨無霸”,長133米,寬20米,高4.7米,重量1700噸。
鋼箱梁大節(jié)段吊裝。巨力索具供圖
針對鋼箱梁大節(jié)段結構尺寸大、重量沉、受力復雜等特點,吊裝方案設計之初,巨力索具項目團隊開展多次探討論證,模擬吊裝環(huán)境,準備了多個吊裝預案,極大地提升了鋼箱梁起運施工效率,確保鋼梁架設的安全性控制。
吊具不僅要承受得住近兩千噸的重量,還要在整個吊裝過程中確保絕對的平衡。
“沒有捷徑可走,我們通過成千上萬次的強度試驗、耐磨試驗、拉伸試驗,確保吊具的強度和精度。”李彥英介紹,不管是從工藝方面還是設計角度,再到制造方面,凡是能想到的地方,巨力都盡可能做到“精益求精”。
生產(chǎn)車間。巨力索具供圖
高強度、高精度吊具起到了關鍵作用。
2021年11月19日,長133米,寬20米,高4.7米,重1700噸的大型鋼箱梁段運至指定位置,巨力索具研發(fā)制造的鋼箱梁吊具全程保障吊裝順利實施,為深中通道鋼箱梁大節(jié)段順利安全運輸?shù)於藞詫嵒A。
打好“創(chuàng)新牌” 上下求“索”步履不停
在巨力索具企業(yè)文化展廳內(nèi),各種規(guī)格、型號的鋼絲繩、鏈條索具、軟索具整齊陳列,讓人大開眼界。這家今年獲評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的企業(yè),生產(chǎn)的鋼絲繩、鏈條、梁式吊具、鋼拉桿、纜索等高強度產(chǎn)品,動輒就能起吊幾百噸甚至幾千噸物體。
不只是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的主塔和橋面吊具、國家速滑館和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館的密閉索、三峽引領號風電工程的長期系泊索以及國家核電建設的主設備吊裝工具……在諸多重大工程項目中都能看到巨力索具的“身影”。
55噸大兆瓦全角度旋轉式海上單葉片吊具。巨力索具供圖
“科技引領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是公司永恒的主題。我們每年把銷售收入的5%用于研發(fā)當中。”巨力索具總裁楊超說。
據(jù)了解,巨力索具深入推進產(chǎn)學研合作,先后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nèi)30家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協(xié)會,開展多項合作,打造了200多人的研發(fā)團隊。“目前,巨力索具擁有專利300多項,并且保持著每年新增專利60多項的研發(fā)速度。”楊超說。
“我們投資近億元新建了海洋裝備生產(chǎn)線和能源裝備生產(chǎn)線,可滿足海洋裝備和風電、光伏等能源裝備的生產(chǎn)。”楊超表示,未來,巨力索具將強化索具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向海洋裝備、智能裝備、深海系泊系統(tǒng)、風力發(fā)電領域進軍,持續(xù)領跑索具行業(yè),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