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4年7月31日12版
7月17日,運河流過滄州城。滄州是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滄州人將大運河看作“母親河”。這里不僅是大運河文化重要的承載地,還是城市生態休閑走廊與重要標志。大運河與滄州,滄州與大運河,相生共榮。
7月18日,滄州市新華區市民在運河王希魯段習武健身。運河兩岸美景如畫,已成為市民活動的必選地。
7月18日,一家文創設計機構展示鐵獅文創產品。滄州鐵獅子是全國重點文物,也是滄州人的精神圖騰。
7月18日,游客在大運河百獅園段乘舟游覽。2022年9月1日,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旅游通航。
7月17日,漫步運河畔南川老街的少年兒童,這里留下了他們美好的童年記憶。
7月18日,管護人員在運河巡查、清理雜物,讓水更清河更暢。
7月18日,孩子們在運河區一處現代農業園研學。運河兩岸特色農業發展生機勃勃,成為觀光、研學的好去處。
7月17日,滄州市實驗小學的孩子在運河滄曲橋上練武。每到暑假,風景秀麗的運河兩岸都會聚集習武的孩子。
7月17日,游客在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館了解運河漕運文化。展示館薈萃大運河沿線各省(市)的非遺項目,一館盡賞大運河文化。
暑期熱,河北滄州運河文旅更熱。夜幕降臨,運河畔的南川老街、滄州坊、百獅園游人如織,歡聲笑語回蕩運河兩岸。滄州運河文旅如此興盛的底氣,源自當地對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與生態修復。
滄州是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運河在滄州市境內流經8個縣(市、區)、全長216公里,滋養了這片熱土,而滄州的繁榮,也離不開大運河的饋贈。近年來,滄州市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提升生態環境水平,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專門制定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滄州段)建設保護規劃》,以大運河為紐帶,進行了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護理,運河沿岸“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大運河核心監控區村全部實現生活污水管控……大運河滄州段原生風貌再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長廊逐步形成。
一邊通水播綠,一邊改造提升,滄州在大運河本區段聚力打造9處旅游景區度假區、8處文化產業公園、15個古鎮古村和文旅小鎮、33個文化生態公園。中心城區內,陸續建設了南川老街、園博園、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百獅園、運河公園等人文地標。其中,在滄州落成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是大運河沿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地,展示了沿線8省(市)各類非遺項目1022項。除此之外,作為運河文化主要組成部分的滄州武術、吳橋雜技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并實現了有人傳、有人學的傳承與發展。
如今,各地游客正泛舟于經過改造提升的運河滄州段,穿梭于運河名勝區,體驗古老街景與時尚元素相碰撞,燦爛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業態相交融,并在游覽中感受運河兩岸的新蝶變。
文\記者 宋美倩
圖\記者 高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