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辦“紀念‘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40周年暨秦皇島長城保護成果展”。本次展覽以秦皇島境內長城保護、開發、利用為主線,共分“長城概述”“長城修繕”“長城保護”“長城利用”“長城文化”五個部分,通過大量珍貴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了秦皇島境內發生的長城故事,在長城修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在長城保護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通過“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實現長城文化遺產的永續保護和長城精神的接續傳承。
據了解,秦皇島境內長城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北齊時期,現保存較為完整的為明長城。目前,境內明長城全長223.1千米,集濱海長城、海上長城、平原長城、高山長城、河道長城等精華于一身,遺存單體建筑905座,關堡62座,敵臺565座,烽火臺107座。
作為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海關對長城的保護性維修研究和實踐較早。1952年、1966年和1976年,當地先后對鎮東樓“天下第一關”進行修復。
秦皇島長城保護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該市在全國率先建立“長城保護員”制度,成立全國首家長城文化保護人民法庭,在河北省率先啟動長城保護立法工作,出臺《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條例》,確定“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日”,成立多個以研究、保護、開發長城為宗旨的群眾性長城研究團體。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后,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段,秦皇島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建設作為高效集聚國內國際資源要素的新優勢、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的新引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規劃了2處核心展示園、3條集中展示帶、11處特色展示點和3個文旅融合區。聚焦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數字再現五大工程,重點實施33個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4個,省級項目11個。(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員 付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