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林墨 通訊員 陳海龍)邢臺廣宗縣城郊,夜里的田野空曠靜謐。月光如銀,照得路上亮堂堂的。
幾個人正在麥地里忙碌著,卻不是在干農活兒。麻利地從越野車上卸下大大小小的儀器設備后,有人梳理電線,有人把電極棒接地,有人打開儀器和筆記本電腦開始調試參數……大家熟練地配合著安置儀器,頭燈的點點光亮在夜色中閃爍。
這幾人是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九地質大隊(以下簡稱“地質九隊”)“雙創”項目——“河北省廣宗-肥鄉一帶富鐵礦資源調查”物探組的技術人員。對于他們來說,夜幕降臨不是收工的信號,而是開工的號角。
“我們現在做的是大地電磁法物探測量,這個項目前期開展了廣域電磁法測量,這是河北省在地質找礦工作中首次應用廣域電磁法對1:2.5萬航磁異常在平原覆蓋區進行深部富鐵礦資源調查。當時,白天的廣域電磁法測量會對大地電磁法工作產生干擾,為了趕進度,我們就白天晚上‘錯峰’工作了。現在,廣域電磁法測量已經完成,我們還是白天晚上連軸轉,人歇儀器不停。”談及堅持夜間施工的原因,項目物探組負責人賈曉鵬邊記錄儀器參數邊說。
設置好一個觀測點后,要連續觀測4個小時。留下兩人看守儀器,賈曉鵬等人又從車上卸下一套設備,筆者隨他們一起,步行前往幾百米外的下一個觀測點。
邊走邊聊,筆者問起心中疑惑,項目才剛開始,為啥要這樣日夜不停地干,工期這么緊嗎?
“其實工期也沒那么緊,我們是為了盡快拿出物探成果數據,好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賈曉鵬說,“鐵礦已經被國家列為戰略性礦產資源,省里、局里都非常重視,而且找鐵是咱們九隊的傳統強項,這又是‘雙創’項目,在這找鐵我們看準了,剩下就是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出成果能早一天不晚一天!”
到達下一測點,按部就班放置并調試好儀器,4小時的觀測又開始了。
時至子夜,涼意漸增。曠野中沒有障礙物,冷風也來得肆意。大家蹲坐在路邊田坎上,披上了厚外套。
聊天中得知,物探組人員已連續黑白顛倒得工作了一個多月。難以想象,他們克服了多少生理、心理和技術上的困難。
“晚上干活得加倍小心,尤其是半夜搬站的時候,一臺儀器3個磁棒、4個電極,再加上幾捆電線和其他細碎配件,犯起困來真怕丟點東西影響干活”,技術骨干李延科說,“不過大家都很認真負責,都操著心,再加上我們去年在其他項目上也干了幾個月夜班外業,這次適應起來快多了,也算練出來了。”
“不光是業務上,有了去年的經驗,‘1+N+1’工作方法我們運用得更熟練了,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項目臨時黨支部都是越來越規范,大家已經習慣成自然了。”賈曉鵬說。
聊起今昔對比,李延科打開了話匣子:“去年在市區,今年在城郊田地,還是很不一樣的”,他邊說邊把一個沾滿塵土的厚睡袋拿出來展示,“去年干活是一夜不停,現在雖然晚上挺冷,但好歹還能在睡袋里輪流休息休息,也不錯。”
筆者開玩笑地問,夜黑風高,地里難免有幾個墳頭什么的,不怕嗎?
李延科答:“那個咱不怕,倒是怕遇上活物。那天搬站,驚了一窩野雞,撲棱棱飛起來,真嚇了一身冷汗呢!”
眾人大笑,笑聲點亮寂靜的夜……
凌晨結束采訪,回去的路上,筆者邊走邊感慨,心中又欽佩又自豪。
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作業環境,不同的工作內容;同樣的一群人,同樣的黑白顛倒,同樣的拼搏精神。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只因心有責任、肩有擔當,這就是我們可愛可敬的地質隊員。
月光如銀,照得路上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