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村里的長輩不熟悉電腦操作,我作為年輕人,應該幫助他們用現代的方式把這份鄉愁記錄下來。”近日,19歲的河北工程大學大二學生王孜涵,利用業余時間在圖書館幫村里長輩用電腦編寫族譜的視頻引來點贊。
王孜涵是保定市曲陽縣路莊子鄉王家莊村人。4月29日晚,王家莊村村委委員孟永敏通過微信給王孜涵發去村里長輩手寫的族譜照片,并留言:“娃,像這種的電子版怎么編輯比較快?”
身為一名“00后”,這是王孜涵第一次看到族譜。那一刻,她心里充滿了敬仰和感動。“族譜封面寫著‘家鄉家世家人’,三個‘家’字瞬間擊中了我,這就是我們村一代代傳承的根基。”她說。
原來,村里的長輩正組織編寫族譜和家譜。王孜涵當即自告奮勇,提出幫忙編輯電子版。
謄抄、排版、校對……懷著激動的心情,王孜涵一點點整理著,鄭重地將新建文件夾命名為《曲陽縣路莊子鄉王家莊村家鄉家世家人》。
王孜涵還向孟永敏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裝訂的時候最好做成彩頁,好看”“標黃部分是我覺得可以修改完善的內容”……打開兩人的聊天記錄,這樣的話有很多。
“孜涵是個好孩子,平時寒暑假一回來就在村委會做志愿者,幫我們做政策宣傳、走訪需要幫助的群眾……多次受到村里和鄉政府表揚。”5月11日,縱覽新聞記者聯系到孟永敏。說到王孜涵,她贊不絕口。
孟永敏告訴記者,從2023年12月開始,王家莊村啟動了村志和族譜的編修工作。“村子到現在已經傳了11代人,為了更好地發揚前輩的優良家風家規,讓后代記住鄉愁,我們走訪請教了村里的長輩們,整理了大量口口相傳的資料,再一一核實。”孟永敏介紹。
在編修村志和族譜過程中,王家莊村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事無巨細認真負責,大到修志的體例、章節目錄如何細分,小到時間表述如何規范,傳說應找到歷史依據才能入志……孟永敏說:“有時候忙得都顧不上吃飯,但一想到我們做的事有意義,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如果說手寫是懷著對鄉愁的敬仰,那電子版就是最快捷最方便的記錄方式。和老家的村民一樣,王孜涵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族譜編寫工作中,每天完成作業,她都會擠出時間更新電子族譜。在她看來,這不僅僅是幫助鄉親們,更是感恩哺育自己的家鄉。
“孟姨她們的編修工作還在繼續,我的文件夾也會隨時更新。”電話那頭,王孜涵敲擊鍵盤的聲音清脆而綿密。(縱覽新聞記者 李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