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攝的邢臺市襄都區府前街夜景。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 攝
襄都區南長街南口,8時不到,馬強的油酥火燒店已圍攏了不少顧客。在這兒買上兩個火燒,再到斜對面的店里要一碗豆腐腦,熱騰騰的早餐下肚,頓覺五臟六腑十分熨帖。
沿街的小店陸續開門迎客,各類新鮮蔬菜、零食糕點、日用百貨,讓人目不暇接。不時有自行車、電動車穿行而過,車輪軋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和著商販們的吆喝聲,讓沉寂一夜的老街熱鬧起來。
“南長街是邢臺市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色便是煙火氣十足。”日前,襄都區古城開發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徐興龍介紹,古官道位于邢臺古城的中央區域,是華北地區最早形成的南北通暢的道路。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以“北長街—南長街—東門里街—府前街”為中軸線,向東西兩側擴展,是全國鮮見的古城縱軸線上保存基本完整的歷史地段,街巷格局獨特,市井文化活躍。
近日拍攝的邢臺市襄都區府前街夜景。 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 攝
“南長街的改造提升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目前正在給便道鋪設青磚。”襄都區南長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劉娜說,“對這種傳統老街巷,我們采取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方式,在保持原有格局和風韻不變的基礎上,對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對商戶攤點進行秩序疏導,對沿街房屋外墻進行重新設計和美化,讓老街更加整潔亮麗。”
馬強的房東鄭大爺在這條街上生活了60年。“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后來統一鋪設了青石板,并對一些老房子進行了修繕。現在你看看,干凈又敞亮。”鄭大爺又讓記者看他家外墻上的彩繪,“大家都說,這可是神來之筆呢!”
記者抬頭細觀,只見白墻上繪著山水,一支毛筆在中間的卷冊上凌空寫下老邢臺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南長街,北長街,南北長街通南北。”
若不是鄭大爺在一旁講解,記者真沒發現,這支毛筆竟是空調外管幻化而來。原來,為了街道的整齊美觀,最開始的改造方案是將空調移機,這樣就需要在鄭大爺家內墻上重新打眼施工。為了盡量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街道工作人員經多方溝通協調,最終確定了以彩繪的方式將空調外管巧妙地隱藏起來,這樣既不用移機又宣傳了古街,可謂一舉兩得。
近日拍攝的邢臺市襄都區北長街上的咖啡店。 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 攝
與南長街的熱鬧喧囂不同,北長街則要幽靜許多。
在北長街北口,“90后”小夫妻王許超、梁詩雯的咖啡店已經開業兩年多了。店門口的彩繪墻上,一杯咖啡傾倒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梁詩雯是北京人,對老街巷有一種天然的熱愛。大學畢業后,她便跟著南和籍的丈夫一同回到邢臺,開起了北長街上第一家咖啡店。
“北長街的初步定位是打造時尚現代的文創街區。”徐興龍說,對于青年創業者和咖啡店這種新業態,他們積極扶持,幫助聯系彩繪師,對店門口外墻進行精心設計。
“一開始我們店面不大醒目,人們路過時覺得沒什么印象。這種特色彩繪幫我們改善了環境,吸引了人氣。我們覺得很暖心,也愿意把店做起來,為老街增添色彩。”梁詩雯說。
古城邢臺擁有3500余年建城史,商祖乙遷邢,隋唐設邢州,元明清稱順德府,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從南長街與東門里街交叉口西行約200米,便是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清風樓。抬眼望去,但見樓高20余米,共有三層。一層為磚石拱券,券下可通行人;二、三層飛檐斗拱,顯得高大古樸、雄偉莊嚴。
“據古籍記載,清風樓建于唐宋,后毀于戰火。明成化三年,由順德知府黎永明籌資重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興龍說。
天氣晴朗,附近的居民三三兩兩圍坐在清風樓下,談天說地,好不愜意。幾位身穿紅色運動服的少年,正在樓前合影。細一打問,原來是首都師大附中來參加籃球比賽的學生。帶隊的老師說:“早就聽說這是邢臺最有名的古建筑,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可惜我們下午就要返京,晚上的演出只能錯過了。”
近日拍攝的邢臺市清風樓。 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 攝
這位老師所說的演出,便是“五一”假期在清風樓前上演的《瓷都賦》。
“隋唐時期的邢州古城,是邢臺歷史上的高光時刻,邢窯后來成為大唐官窯,為我們講述古城故事提供了創作靈感。”邢臺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新媒體中心主任、《瓷都賦》總導演季陽介紹,該劇以邢窯為主線,用時空對話的形式,講述唐太宗和窯工之間的傳奇故事,展現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在清風樓西北側,記者看到了另一處國保單位——道德經幢。經幢高約7米,樣貌樸拙。徐興龍介紹,這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且形體較大的石刻道德經幢,為唐開元二十七年邢州刺史李質所立,幢身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和唐玄宗的注釋,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清風樓南側正對著的,便是府前街。街道兩側均為仿古建筑,雕梁畫棟,與古香古色的清風樓相映生輝。不時可見穿著漢服的游客,在這里拍照打卡。
“古建筑和老街區,承載著邢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與城市變遷。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和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保持其獨特魅力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商業和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新亮點。”徐興龍介紹,2023年3月,邢臺市啟動邢州古城修復重大專項,大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通過保護修復、設施更新、業態植入、文旅開發等方式,在重塑古城風貌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肌理,賡續城市文脈,確保留人留形留神韻、見人見物見生活。
晚7時許,府前街華燈初上,季陽的演出團隊已準備就緒,四面八方的游人逐漸向清風樓前聚攏,古韻新顏交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詩意畫卷。古往今來,這活力滿滿的繁華街市,正是無數人所期盼的吧……(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