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宣化國玉陶瓷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在向客戶展示定制產品樣品。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 攝
“你瞧,就因為杯蓋上這個小杯鈕制作工藝復雜,客戶在國內找了一圈,沒人愿意做,最后把訂單給了我們。生產定制瓷是我們的優勢。”4月9日,在張家口市宣化國玉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冬霞指著瓷杯蓋上小獸造型的精致杯鈕,笑著說道。
張家口市宣化區有著深厚的陶瓷產業發展基礎,20世紀八九十年代,該區曾有三大國有陶瓷廠。國玉陶瓷的前身是1981年建廠的原宣化第三陶瓷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幾千平方米的大車間、五六十米長的大型陶瓷隧道窯爐……在一個已經停產的燒制車間內,國玉陶瓷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寇軍指著眼前的老廠房、老設備說:“那時候別提多熱鬧了,窯爐幾乎整天不停,一批接著一批燒。”
4月9日,在宣化國玉陶瓷有限公司的燒制車間內,工人正在擺放剛出窯的素坯。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 攝
但是,熱鬧的生產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2013年前后,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生產普通日用瓷器且全部面向出口的老瓷廠,由于產品低端、銷售渠道單一等原因,經營愈發艱難。
2013年,老瓷廠正式改制為民營企業。“改制初期,企業年產值四五千萬元,虧損卻有近一千萬元。”王冬霞說,在嚴峻的生存問題面前,企業不得不謀求轉型。
制胎、成型、素燒、上釉、釉燒、彩繪、烤花……在國玉陶瓷的一條生產線上,幾百件頂著小獸造型杯鈕的瓷杯,正歷經七十多道工序,迎接最后的華麗“蛻變”。
“這個杯鈕,我們光開發模具就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工藝比較復雜。”王冬霞說,產品生產出來后,客戶十分滿意。
4月9日,在宣化國玉陶瓷有限公司的彩繪工作間內,畫師正在對瓷瓶素坯進行釉下彩填色。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 攝
像這樣完全按照客戶需求定制專屬陶瓷產品,如今是國玉陶瓷的主打生產和經營方式。
“要想實現成功轉型,對于國玉陶瓷來說,必須選擇差異化發展道路。”王冬霞說,2014年,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定制瓷。
當時,做定制瓷沒有可供學習借鑒的成功案例,更沒有成熟的市場,國玉陶瓷開啟了艱難的二次創業之路。
經過數年的摸索,國玉陶瓷定制瓷逐漸打開了市場。大到國禮訂單、冬奧特許產品訂單,以及上萬件的企業定制訂單,小到普通消費者的單件訂單,國玉陶瓷“來單不拒”。
“今年開春以來,接到的訂單已經有10萬件了。”王冬霞介紹,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他們充滿信心。
除了生產定制瓷,國玉陶瓷還利用瓷廠的老生產車間,打造了國玉陶瓷文化園,文旅也做得有聲有色,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
定制+文旅,讓老瓷廠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河北日報記者 李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