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春山可望,草木萌發;藍天白云,清水綠岸。
過去一年,河北省堅持把生態環境質量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設區市空氣質量“退后十”成果進一步鞏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組織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雙碳”“碳足跡”“降碳”“碳匯”“固碳”成為會場內外的熱詞。
什么是碳足跡?它表示一個人或者單位、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越多,導致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越小。
河清天藍
良好生態惠及群眾
春日,衡水湖碧波蕩漾,飛鳥翔集。丹頂鶴、灰鶴在湖畔悠然踱步;大雁、白鷺、紅嘴鷗在湖面上飛翔、覓食,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
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長、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崔海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肯定了過去一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
“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長、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崔海霞說,近年來,衡水湖持續加強湖岸帶生態修復、實施水環境改善項目,衡水湖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水標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景觀得到系統性保護,周邊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斷增強。
崔海霞代表閑暇之余喜歡到衡水湖走一走:“候鳥的生存環境不斷改善,來衡水湖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目前,衡水湖濕地觀測到的鳥類由建立濱湖新區時的283種增至33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原來的7種增至21種。”
青頭潛鴨在白洋淀荷塘游弋。資料圖片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用腳來投票。白洋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野生鳥類達到276種,比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70種,“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
2023年,我省大力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京杭大運河再次全線貫通,永定河首次實現全年全線有水。
我省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推動河湖系統治理,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3年,全省打造滹沱河、衡水湖、白洋淀、承德市潮河、康保縣康巴淖爾等64條(個)幸福河湖。
“空氣質量變好了,跑起來呼吸更順暢了。”作為一個跑團的團長,每天12公里是石家莊市民王軍的運動“標配”。2015年,他剛開始跑步那會兒,天經常是灰蒙蒙的。現在他發現,藍天越來越多,愛到戶外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
2023年,我省空氣質量不斷改善,PM2.5年均濃度為38.6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降幅達到64.3%。
“這幾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石家莊市民王汝春說,小區周邊建了許多街心公園、口袋公園,人們出門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藍天白云從“稀客”變成“常客”了。
擴綠賣“碳”
燕趙大地“顏值”高
從北京向北行駛400多公里,有一彎“深綠”,像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緊緊扼守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它與承德、張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連成一體,筑起一道綠色長城。這里,就是塞罕壩機械林場。
密林深處,柞樹、花楸、紫葉稠李等闊葉樹種與針葉林混交,多樹種、多層次的復合式森林結構,讓塞罕壩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更加穩定。
塞罕壩林海。王鐵軍 攝
塞罕壩位于“三北”工程區腹地,是40多年“三北”工程建設的典型代表和成功示范,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目前,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面積達到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活立木蓄積量1036.8萬立方米,每年可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
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6年,林場森林覆蓋率由82%提高到84%。到203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5%,森林碳匯能力較2021年提高10%以上,積極創建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維持在86%,森林濕地資產總價值達到260億元,完成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打造全球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示范區。
綠潮涌動,林海揚波。2023年,我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完成營造林627萬畝。
走進塞罕壩林場,猶如置身天然大氧吧。王鐵軍 攝
塞罕壩賣“碳”的案例,再次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崔海霞代表介紹,我省以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固碳項目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為突破,創新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與減排相比,固碳具有成本低、易施行、兼具其他生態效益等顯著特點。對鋼鐵、水泥等碳排放大戶而言,通過買“碳”來抵消工業排放,確保實際碳排放量不會超過限定排放總量,無疑是一種最優的選擇。
2023年8月,我省舉辦了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掛牌降碳產品從林業拓展到了草原、濕地、海水養殖貝類、景區碳普惠等領域,摘牌單位包括鋼鐵、焦化、玻璃、水泥、熱電等行業30家企業。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累計完成降碳產品項目開發26個,核證總規模近700萬噸,累計交易降碳產品131.5萬噸,實現價值轉化7390萬元。
“金融機構應開展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業務,積極發展基于碳排放權的融資租賃業務,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崔海霞代表建議,以現有的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河北省環境能源交易所為基礎,按照統一市場、統一標準、統一方法、統一監管的原則,建立京津冀跨區域碳交易平臺。
從碳變氫
綠色發展“氣質”美
“A級,是環保績效評級的最高等級。2023年,河北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鋼鐵A級企業數量排在全國第一。”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蘭玉帶來的好消息令人振奮:目前,河鋼集團旗下唐鋼新區、邯鋼邯寶、石鋼新區等5家子分公司已獲評環保績效A級企業。
治理大氣污染,讓藍天白云常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至關重要。當前,我省正有力有序推進鋼鐵、水泥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引領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外景。資料圖片
“相當于塞罕壩林場一年的固碳量。”王蘭玉代表分享了河鋼綠色低碳發展的典型案例——氫冶金示范工程。
2023年5月,以氫作為鋼鐵大工業生產能源應用的第一例——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實現連續生產綠色DRI(直接還原鐵)產品,該產品金屬化率94%以上,可作為高端材料制造高品質潔凈原料。
這標志著該項目一期工程取得圓滿成功,成為中國鋼鐵史乃至世界鋼鐵史上由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里程碑,引領鋼鐵行業邁入“以氫代煤”冶煉“綠鋼”的時代。
河鋼用“氫”聯通能源與制造,讓鋼鐵的“含金量”更高、“含綠量”更豐富。王蘭玉代表介紹,河鋼氫冶金示范工程,可實現煉鐵工藝流程近零碳排放。與同等生產規模的傳統“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相比,示范工程一期每年可減少80萬噸、約70%的碳排放,相當于塞罕壩林場一年的固碳量。
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蘭玉。
王蘭玉代表透露,河鋼已啟動實施鋼鐵行業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工業示范項目。該項目可形成規模化推廣能力,引領和推動鋼鐵行業CCUS產業發展壯大,到2030年形成百萬噸級工程應用。“河鋼的‘碳足跡’今后會越來越小。”
乳制品是大眾日常消費必需品,乳制品行業也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降低乳制品包裝的碳排放,已成為全球乳制品行業重要降碳路徑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景濱也帶來一個“降碳”好消息:為破解乳制品包裝“卡脖子”難題,國內頭部企業研究用氧化硅高阻隔膜替代利樂包裝的技術,取得突破并實現積極進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景濱。
侯景濱代表介紹,該項技術相比于利樂包裝具有以下優點:一是不含鋁,全替代后預計每年減少鋁使用量20萬噸以上,減少碳排放300多萬噸。二是可回收,單一全塑材質可以快速回收再利用,每年可減少乳制品包裝垃圾數百萬噸,減少碳排放數千萬噸。
王蘭玉代表認為,在低碳發展成為全球共識的時代背景下,實現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成為解決環境、能源和資源瓶頸問題的關鍵,同時也將成為塑造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他建議,加快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示范區試點建設,健全鋼鐵行業綠色能源消納的支撐體系,構建“一中心、多平臺”的鋼鐵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加強對國際組織和主要經濟體低碳排放產品相關管理制度、認證規則的研究,推動與主要貿易國在碳足跡核算規則和認證結果方面的銜接互認,充分發揮低碳鋼鐵材料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