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22日電 題:10年,她在京津冀追“星”
新華社記者邵香云、白佳麗
選好位置、架好相機、調整參數,靜候最美天象的到來,然后一次次按下快門……10年來,這樣的動作不知重復了多少遍,但每一次仰望璀璨的星辰、捕捉遙遠的光影,楊婧還是會感受到極大的興奮與愉悅。
楊婧是地道的天津人。10年前,她開始接觸天文科普知識,并陸續認識了不少天文專家和天文愛好者,由此對天文觀測和拍攝產生濃厚興趣,逐漸走上追“星”之旅。
楊婧的觀星活動,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與河北三地進行。10年間,她不僅記錄了很多天象奇觀,例如雙子座流星雨、金星與木星軌跡“相遇”、中國空間站掠過家鄉上空等等,也見證了京津冀地區的環境之變。
天文愛好者楊婧于2020年12月13日拍攝的雙子座流星雨。(受訪者供圖)
楊婧說,10年前,京津冀天文愛好者的照片中,常常能夠看到上半部分的星空與下半部分的霧霾形成鮮明對比。不少重要天象,因為嚴重的霧霾而失去了寶貴的觀測機會。為此,不少京津冀地區的天文愛好者往往要遠赴青海、內蒙古等天朗氣清的地方觀星。
“京津冀的空氣質量曾經常年很差。”楊婧說,霧霾會嚴重干擾天文觀測和拍攝。在很多個夜晚,她與朋友們駕著車,努力遠離污染嚴重的城市,找尋最佳的天文觀測和拍攝地點,常常歷盡艱辛也只能拍到一些并不完美的照片。
為了拍一張美麗的星空照,他們不得不苦苦地“等風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等大風刮過后晴天的晚上,抓緊時間奔赴遠郊區,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楊婧說。
2013年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106微克/立方米。秋冬季節,京津冀及周邊多個省份空氣重污染橙色、紅色預警頻繁。京津冀和周邊地區成為了我國大氣污染嚴重的區域。
楊婧記得,因為霧霾嚴重,當年她的家里還專門購置了兩臺空氣凈化器。
改變是一點一點發生的。“2016年,我買了一臺天文望遠鏡信達小黑,那時候京津冀的空氣質量已經有了轉變,能看到星星的夜晚在變多。”楊婧說。
天文愛好者們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天文望遠鏡首次啟用,要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夜晚,舉行一個小小的首次觀測儀式。那天晚上,微風拂面、星光閃爍,楊婧與伙伴們站在天津海河邊,通過天文望遠鏡清晰地看到月球的地貌。“大家當時都很激動,希望這樣的好天氣越來越多。”
楊婧感受的美妙時刻的背后,一場京津冀地區藍天保衛戰在持續深入推進。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生態環保成為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三地開始攜手,下大力氣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北京市率先執行國家空氣質量新標準,PM2.5納入監測和治理的重點,并發布實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從2017年開始,天津市分類整治了2萬多家“散亂污”企業。河北省實施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在全國率先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保定、廊坊、張家口等地的鋼鐵產能退出……
歷經多年治理,京津冀的天空開始回歸純凈。數據顯示,2022年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明顯。
“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幾年,能夠在更多時間、更多地點看到繁星閃爍。”楊婧說。
楊婧記得,2022年,許多有趣的天象輪番登場。那一年,她總共觀測和拍攝了上百次天象,不知多少次地按下快門。“大氣透明度高了,大大提升了我們能看到這些奇妙天象的概率。”
天文愛好者楊婧于2022年12月6日拍攝的中國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過境。(受訪者供圖)
優良的空氣質量,還為天文愛好者送來了新的“禮物”。2023年夏天,楊婧在一場雨后來到薊州區,在黑夜中拍攝到了隱約可見的銀河。“當時太興奮了!在天津這種超大城市,看到銀河實屬罕見。”
2021年,她用了三個多月,借助望遠鏡拍攝了完整的月相變化,從蛾眉月、上弦月、滿月,到下弦月、殘月。楊婧起早貪黑地拍攝、記錄,不知疲倦地把這些寶貴照片分享給更多人。
除了空氣愈發清新、星河愈發耀眼外,這些年,楊婧在外出觀星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不少京津冀環境的新變化。
“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拍攝星野照片需要同時拍攝星空和地面的景色,明顯發現地上景色變美了。”楊婧說。
薊州區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區,也是天津的天文愛好者們觀測天象的“寶地”之一。楊婧記得,過去追“星”時,她和同伴們常常駕車行駛在崎嶇的小道上,拍攝晚了也難找到住宿的地方。
但隨著近年來薊州區關停山區礦山開采和加工企業,并啟動“礦山復綠”行動,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當地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們發現薊州的道路越修越好,還出現一些星空主題營地、民宿,打造暗夜環境。天文愛好者不用再冒著嚴寒走那么遠的路,就可以在景色優美、溫暖舒適的民宿中看到璀璨星空。”楊婧說,這些年,觀測和拍攝環境改善了,天津天文愛好者隊伍也在壯大。
去年以來,楊婧開始探尋更加廣袤的宇宙。
“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為我們觀測和拍攝深空天體打下了基礎。”楊婧說,深空天體中有漂亮的星云、星系,但大多肉眼不可見。眼下,她正利用天文望遠鏡、深空冷凍相機等設備學習天文攝影。
“愿更多人看到浪漫的繁星。”楊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