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在河北故城縣房莊鎮董學村思源河邊,塘中水已結冰猶如銀鏡,冰上殘雪散落,和美鄉村的田園氣息飄蕩開來,如一首滿含鄉情的詩,令人陶醉。
“這些水曾經都是農村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變成了清亮亮的塘中水,附近村子的綠化灌溉全靠它們。”見證了村邊坑塘從污水到活水的變化歷程,每次走過塘邊,董學村村黨支部書記蘇彥杰都忍不住感慨。
不光董學村,在故城縣農村,分散在各農戶、村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讓原本“放任自流”的污水搖身一變,成為灌溉農田的“肥”水,實現了再利用。日前,故城縣創新實行的“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轉運+資源化利用”分質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新模式,作為全省唯一,入選2023年生態環境部《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案例》,并向全國推廣。
據故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建軍介紹,故城縣在外出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后,提出了“廁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綜合利用”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將農村污水改造與農村戶廁改建相結合,推行“廁污并治”。與傳統的集中收集、集中治理模式相比,該模式不需考慮整村布局、地形地貌等因素影響,不需大規模建設主管網和支管網,不涉及村內街道胡同道路的破拆與恢復,設計建設相對簡單,建設成本低,每戶僅需1700元到2000元,可節省約78.8%資金。該模式下,廢水通過運輸罐車運至附近集中處理站集中處置,不會出現因管網不健全、堵塞、滲漏及水量不足等造成的集中處理設施“曬太陽”問題。同時,戶內工程運維管理也相對方便,日常僅需做好微型潛水泵的維護即可,不會出現管網大面積淤積、堵塞及破損問題。
最為可貴的是,采取分散收集、集中治理方式,戶內收集處理的灰水可直接用于戶內沖廁、綠植及潑灑抑塵,實現了就地就近綜合利用;戶內利用剩余灰水轉運至污水集中處理站處理,用于農田灌溉時,可通過調整運行工藝,保留氮、磷等營養元素;非灌溉期或作其他用途時,可通過調整運行工藝,強化污染物去除,實現達標排放。
“目前全縣已建成15個農村污水處理站,購置174輛吸污運輸車,正在建設中9個,完全能夠滿足全縣農村污水處理需求。我們計劃到2025年逐步實現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全覆蓋,堅決打贏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劉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