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特約評論員 樂兵
小區里私搭亂建、樓道內雜物成堆、鄰居噪聲擾民……這些事說大不大,但真遇上不僅會成了群眾心里的“小疙瘩”,也容易升級成矛盾糾紛。近年來,河北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新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征、河北特色的經驗做法,構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創新責任鏈條,把群眾心里的“小疙瘩”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省年均調解糾紛34萬件左右,調解成功率98%以上,其中近80%的矛盾糾紛被化解在村(社區)和鄉鎮(街道)基層一線。
在堅持中煥發生機,在發展中發揚光大。20世紀60年代,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創造了“楓橋經驗”。幾十年來,從“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持續發展,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河北省堅持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久前,保定市蓮池區五堯鄉、滄州市海興縣香坊鄉、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街道和張家口市陽原縣人民法院等河北省4家單位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體現在方式方法的創新上。在實踐中不斷守正創新、與時俱進,是“楓橋經驗”的核心內涵。河北各地不斷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針對當地易發多發、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摸準問題脈搏,找準解決方案,及時固化切實可行的經驗做法。比如,滄州市新華區積極推動“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與信息化應用深度融合,探索群眾在線“填單”、系統逐級“派單”、工作人員及時“接單”、事結群眾“評單”的“民意快遞”智慧解紛模式,居民們只要動動手指,這些煩心的問題都能很快得到解決;保定市蓮池區五堯鄉全面研究分析本地家庭婚戀糾紛特性和演變規律,創新“風險研判+包聯化解”家庭糾紛化解工作法,通過走訪排查、服務發現、群眾參與,全面摸排、定級建賬、干部包聯、聯合調處,做到問題不解決、工作不間斷。
“楓橋經驗”永葆活力,堅持走群眾路線是最突出的特點。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楓橋經驗”貫穿始終的一條生命線。河北省各地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做到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治理成效讓群眾評判、治理成果讓群眾共享,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體。比如,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街道將心理服務與矛盾糾紛化解深度融合,依托街道、社區綜治中心(站)建立心理服務中心、“心靈驛站”和“李敏大姐”“社區兵書記”等個人品牌調解室,建立心理醫生、心理咨詢師、心理服務社工、心理健康志愿者4支隊伍,并通過網格員常態化走訪摸排、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服務志愿者進駐網格微信群直接服務群眾等方式,及時了解群眾不想說、不愿說、懶得說的心事,讓人民群眾真正成了社會治理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像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街道一樣,河北各地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人民群眾更好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讓“楓橋經驗”深深扎根人民群眾的肥沃土壤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全省各地各部門要與時俱進地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用足用好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大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創造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