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王日成)“姥爺姥爺,你看我采的這倆蘑菇大不大?”“嚯,個兒真大,咱倆比比,看誰采的蘑菇更大。”初冬時節,在保定涿州市松林店鎮楊康村,70畝赤松茸迎來采收期,種植戶趙文龍帶著外甥女一起采收赤松茸。
有別于傳統種植方式,趙文龍種的赤松茸長在樹林里。樹木間落葉覆蓋的小土包里,一叢叢赤松茸三兩成群,露出胖嘟嘟的“圓腦袋”,白色菌桿頂起圓潤飽滿的酒紅色菌蓋,活脫脫一群“小胖墩”。
趙文龍小心翼翼地扒開泥土,輕輕一扭,將一個個成熟的菌菇摘下來,迅速分揀、打包,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送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各大生鮮超市。
“種植赤松茸不用施肥打藥,節約人工成本,管理簡單。到了采收期,只要一個電話,秋實公司的人就過來收購,一畝地凈賺1萬多塊錢。”趙文龍介紹,2019年起,在涿州市秋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秋實公司)的帶動下,他承包了村民的幾十畝林地,開始學種赤松茸。
起初,趙文龍心里沒底,“別說沒種過,見都沒見過,怕賠錢。”為了打消趙文龍的顧慮,秋實公司董事長王奎星打包票,“公司提供菌種、技術服務、信息咨詢、鮮菇回收等一條龍服務,將來鮮菇采收了,自己能賣多少賣多少,賣不掉的公司照單全收。”
有了這顆定心丸,趙文龍說干就干,每天泡在林子里,琢磨怎么能養好這些“小胖墩”。秋實公司定期派技術人員過來指導,有時候還會邀請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幫忙解決種植中遇到的難題。幾年下來,趙文龍已然成為行家,如今他種的赤松茸畝產已達6000斤,采收期每天要雇20多名村民進行采收。
“赤松茸在8月份開始種植,10月份陸續采收,采收期約2個月,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林下種植赤松茸不僅投入成本低,還能使赤松茸與樹林之間形成‘生長互補’。赤松茸用農作物秸稈作為生長基料,經自然發酵獲得營養從而生長出菇,1畝赤松茸消耗15畝到20畝秸稈,小麥稈、水稻稈、玉米稈、玉米芯、花生稈、花生殼等都可以利用,從而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王奎星介紹,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種植戶提供一條龍服務,輻射種植面積3萬多畝,吸引了2000多家農戶跟著他們種菇致富,種植戶遍布競秀區、易縣、定興縣、阜平縣等縣(市、區)。
秋實公司的赤松茸深加工車間。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日成 攝
為了保障銷路,秋實公司還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每年銷售鮮菇600噸,速凍品、凍干品500多噸。
一家龍頭農業企業不僅要架起農民和市場的橋梁,更應該成為提升農戶農產品質量的助推器和產品檢測的檢測儀。為此,秋實公司專門成立了秋實食用菌研究所,引進國家級食用菌技術專家團隊,定期開展培訓,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保障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2021年,與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四所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申報創建了河北省赤松茸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河北省創新驛站。目前,他們培養的赤松茸菌種銷往河北、山東、內蒙古、江西等十多個省市和地區。
王奎星展示赤松茸加工產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王日成 攝
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購銷合同越來越多,王奎星又開始琢磨赤松茸深加工,解決鮮菇上市集中和保鮮時間短的問題,延長產業發展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目前,他們已經建立了兩個深加工生產基地,可以實現對赤松茸清洗、切片、速凍或干制加工,推出了包括即食和凍干等4個品種11個系列的赤松茸食品,拿了十幾項專利,還注冊了商標。
對于未來的規劃,王奎星目標很明確,“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把赤松茸產業做大做強,給種植戶提供更堅強的后盾,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