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臺,男,1940年6月生,深州市大流村烈士陵墓守護員。60年來,張良臺砍藤除草、打掃陵園、擦拭墓碑、栽植花草、講述歷史……能為烈士守護陵園,是他最自豪的事,是他最高的榮譽,他會一輩子守護好這些為人民而犧牲的英烈。2023年5月被評為“時代新人·衡水好人”。
誠實守信,做烈士陵園守護人
每年清明,蒙蒙細雨,天氣清冷,張良臺照例到村北晉察冀邊區獨立警衛營烈士墓園察看,擦拭墓碑、整理絹花、清掃垃圾……為的就是給長眠于此的烈士一個干凈整潔、莊嚴肅穆的安息環境。盡管每年都重復這樣的工作,但面對墓碑的張良臺仍然不能平靜,他說:“這是莊重,也是禮敬。”
守墓的故事還要從1940年說起。當時,日軍對深州地區展開大掃蕩,為掩護大流村百姓撤離,晉察冀邊區獨立警衛營的144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在八路軍拼死保護下,張良臺的父母幸存下來,他們和村民一起將烈士遺體安葬在村北林地,決心守護好救命恩人的墳塋。
大流村的青草60年榮枯,從父輩到張良臺,烈士守墓的接力棒薪火相傳。從小跟著父親為烈士掃墓的紅色種子在張良臺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1964年,退役返鄉的張良臺擔任村民兵連長,也接過了為烈士守墓的接力棒。他把全部身心融入陵園中,除了日常維護,逢年過節,張良臺都會去墓地祭奠,打掃落葉、為烈士添土、擦拭碑上的塵、陪烈士們說說話,讓這些英魂不孤單,這一守,便是數十載。
甘于奉獻,做烈士事跡傳播人
守墓代代傳承,八路軍恩情永不忘。他經常向民兵講述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戰斗故事,許多民兵深受感染,紛紛參與維護工作,一同到烈士墓地砍藤除草。平時教育子女,也經常給村里的孩子們講革命烈士的故事,讓紅色精神一代代根深葉茂,子孫后代繼續為烈士守墓,成為一種傳承和責任。
20世紀90年代,大流村所在的北溪村鎮進行土地規劃,涉及烈士墓地。得知消息,張良臺立刻找到村黨支部書記:“這里埋葬的是烈士,他們為救老百姓把命都搭上了,不能破壞啊!”情況反映到有關部門,烈士墓得到保護。并于2022年1月,對墓地進行修葺改造,樹立烈士紀念碑,四周加筑圍欄,通往墓園的道路也得到修整硬化,整體環境莊嚴肅穆。
現在每逢清明節到來,前來祭拜掃墓的烈士親屬以及瞻仰憑吊的機關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員工、中小學生和廣大群眾日益增多,張良臺有了新工作,擔任義務講解員。張良臺變得更加忙碌,巡陵、聯絡、祭掃、接待、講解,面對前來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干部群眾、中小學生,張良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八路軍的恩情不能忘!”
在張良臺的心中,他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座陵園,更是國家記憶和紅色精神,他深知自己看似枯燥的工作,實則莊嚴、崇高,其中蘊含著守陵人的承諾、對英烈的崇敬以及為黨工作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