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鎮學習堂學習現場。安新鎮人民政府供圖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霍少軒
年逾七旬的“老船長”講述著淀區水質的變化,網絡美食博主走在田間小路帶網友體驗傳統美食,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走進工廠車間,書屋公園傳遞黨的聲音……
與時代脈搏同頻,與群眾需求同向,與雄安發展共進。連日來,安新縣近百名宣講員、數十支宣講隊伍開展形式各樣的宣講活動百余場,用家常話、貼心話、實在話講清楚大道理,讓理論宣講在基層用家常話、貼心話、實在話講清楚大道理,讓理論宣講在基層“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聚人心”。
聚焦安新故事,傳遞讀得懂、悟得通的政策理論
每周五下午,安新鎮學習堂就會迎來一位七旬老講師鄧志庚,為群眾講述白洋淀悠久的人文歷史、民風民俗。鄧志庚今年74歲,是土生土長的郭里口人,他牽頭成立了“白洋淀歷史文化研究院”,讓聽眾們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豐富文化內涵。“深入了解白洋淀文化后,會發現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兒,會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幽默的講解風格,將白洋淀歷史文化更好地傳承下來。
群眾喜歡什么形式,宣講就運用什么形式。安新縣充分發揮婦女宣講員、退役老兵、年輕干部優勢,將“接地氣”的理論之聲“飛入尋常百姓家”。安新縣宣傳部工作人員說:“宣講是宣講人與聽眾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必須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講得好不好,要靠群眾來評價。”目前,安新縣已成功打造了“水生嫂”“你好渥城”等多個亮點品牌,推動理論宣講取得新成效。
緊貼群眾需求,開展分眾化、精準化的宣講活動
一堂堂生動的黨課、一張張通俗易懂的明白紙、一次次緊貼實際需求的志愿服務,領導干部走進鎮街部門講發展思路、專家學者深入田間地頭講農技知識、先進模范到生產一線講工匠精神……宣講員們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用樸素生動的話語引起農民群眾的共鳴,說農民群眾關心的事,講大家愛聽的理,讓農民群眾愿意聽、聽得懂、有收獲,進一步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安新鎮借助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我們的節日”“雙爭”等載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百姓大舞臺等理論宣講陣地,組建了理論政策宣講、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8支常備志愿服務隊伍。截至目前,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累計60余場次,參與志愿者達2000余人次,服務范圍做到了常住人口全覆蓋。
廣泛吸納人才,打造層次豐富、專兼結合的宣講隊伍
“在豐富宣講形式的同時,我們也注重隊伍水平的提升。”三臺鎮主管宣傳的負責同志李振海說。三臺鎮針對不同的宣講受眾和主題,邀請黨員干部、企業主管、大學生志愿者、鄉賢人士,深入田間地頭和企業車間開展業務培訓、理論宣講和觀摩交流,常態化提升宣傳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在活動中,李振海通過兩年多的參觀學習、志愿服務實踐、對外走訪,將年輕人宣講陣地“梧桐樹下”打出名氣,將“雄安三臺鞋匠”創業品牌做成行業新標桿,把黨的最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黨的二十大精神、業務知識等內容及時有效地送到基層,受眾超過1000余人次。
劉李莊鎮依托南馮烈士陵園、梁莊烈士陵園、北馮村黨支部的紅色資源,形成有淀南特色的系列黨史學習教育和宣講課程,動員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開展面對面宣講,現身說法講黨史,講活黨的故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感動感悟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安州鎮膳馬廟村組建婦女講習所,在空閑時間組織講習所全體婦女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用自己身邊的變化講述黨的二十大精神,將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攜手共進,為創造更加干凈的生活環境、友善的鄰里關系、和諧的村風民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