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渤海之濱,京津冀的海上門戶天津港一派繁忙景象。在5G、AI、北斗定位、自動駕駛等“潮流”科技加持下,運輸機器人往來穿梭,有條不紊地將集裝箱貨物裝卸分撥轉運,碼頭工人的身影已甚少見到。
這個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吞吐量超100萬TEU(標準箱)的碼頭為何“人跡罕至”?作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它又有哪些“神秘法寶”?8月16日,記者跟隨“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絡主題調研采訪團,探訪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
藍色的運輸機器人靈活轉向,穿梭于集裝箱之間,這就是港口的“藝術”運輸設備——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搬運工”AR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 of Transportation)。它們看似構造簡單的“身體”卻承載著復雜科技:車身配備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個傳感器,采用北斗定位系統,能夠自主完成智能感知、智能規劃、智能決策等自動駕駛功能,與5G深度結合后可實現遠控駕駛,真正達到在復雜作業場景中的高精度、全無人、安全穩定的運輸作業。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副總經理高延輝表示,智能機器人能夠滿足碼頭長時間持續作業的要求,提高作業效率,利于安全生產。近期,有海上“巨無霸”之稱的“現代哥本哈根”輪順利駛離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該輪作業僅用時37小時。
除了ART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港口的兩個大風車同樣吸引了眾人目光。這道亮麗的裝置可不是“花架子”,而是為港口提供綠色電能的“神器”——風力發電機組。天津港充分利用港區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建設分布式光伏及風電項目。目前,天津港年發綠電約90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7.5萬噸,相當于植樹21萬棵。
高延輝表示,“我們發出的綠電,比全年用電要高,始終保持綠色能源百分之百的供給。” 這座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于2021年10月17日投入運營。
據介紹,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我國的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地區的海上門戶,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和服務全面對外開放的國際樞紐港,連續多年躋身世界港口前十強。作為我國重要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世界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擁有集裝箱航線144條,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
“作為一家在碼頭的企業,我們會把更多的新技術更好地應用在碼頭上。”高延輝表示。(荊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