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馮立華 邢丁
“真是沒想到,咱老百姓還能在鹽堿地上靠養海參掙到錢,日子過得美美的。”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前營村的海參養殖大戶楊孟林說,五口之家的日子很是有奔頭。
在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一處海參養殖基地,養殖戶楊孟林(左一)正在向記者介紹海參的生長情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清晨6點,太陽剛剛從海平面升起,楊孟林早已到了海參養殖基地。
“這像游泳池里的泳道一樣,是什么?”記者問得直接。
“是礁石。我們給海參造的‘房子’。礁石造得好,營造天然的環境,海參才能長得好。”楊孟林答得干脆。
在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一處海參養殖基地,潛水員正在采收海參。劉江濤 攝
海參喜歡這里安家,是因為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樂亭縣,地處北緯39度,是寒暑交界的地帶。這里也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
海還是那片海,“靠海吃海”的方式卻變了。
老鄉們在與海洋相處中,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按照潮漲潮落的自然規律將海水引入鹽堿地的養殖池塘里。
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規模化海參養殖基地。劉江濤 攝
樂亭縣近三分之一的鄉鎮瀕臨渤海,約5萬農業人口生活在“陸”“海”之間形成的廣袤鹽堿地帶。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改良開發和有效利用鹽堿地,引導漁民發展池塘造礁海參養殖,并推廣夏季抗高溫養殖模式等新技術、新方法,正在給鄉親們增收致富帶來更多的可能。
如果說豐富的海產品是大海對老鄉的饋贈,那么鹽堿地變成“聚寶盆”就是老鄉對大海的回敬。
海參養殖戶楊孟林(左一)正在和記者聊海參養殖的新規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邢丁 攝
“200多萬吧!盤算著今年養殖200畝海參的收益,忒知足了。”楊孟林,嘴角止不住上揚。
15年前的楊孟林家,日子可沒有這般滋潤 。“那時候,沒心思想糊口之外的事兒。2008年開始養海參后,日子真是蒸蒸日上了。”楊孟林說,2009年家里蓋了新房,2015年新建了小型海參加工廠,2016年在縣城添置了樓房,2017年購買了新車……
然而,2018年高溫破紀錄,楊孟林在海參養殖中遭遇“毀滅性”打擊。那年不僅海參熱死了,海參苗也難逃一劫,面臨“無參可撈”的局面,幾乎是“顆粒無收”。
為什么還會繼續養海參,不怕嗎?
“人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來,還得一步步踏實走下去,咱要有這個信心。”楊孟林說,現在養殖技術不斷更新,防控高溫的新舉措也越來越給力。
說不完的海參故事,道不盡的幸福場景。
跑好鄉村振興這場“接力賽”,楊孟林的兒子也加入了海參行業。“探索網絡直播和農村電商銷售新路子,帶動海參這一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和鄉親們一道實現共同富裕。”父子倆默契一致。
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海參養殖戶正在加工海參。劉江濤 攝
希望,映照著前路;愿景,正化作美好的藍圖。
養殖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目前,樂亭縣海參養殖總面積約6.5萬畝,海參新品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年產鮮活海參、半成品海參、成品海參近6500噸,全產業鏈產值近10億元,從業人員約10萬余人,成為鄉村振興一項特色產業。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正崛起于渤海之濱。
“海參長勢好,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守著鹽堿地,海參養殖業成了有奔頭的產業”“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你一言我一語,老鄉們有感而發。
眼前有大海,村旁有海參養殖基地,田間處處是忙碌的身影,興村富民圖景又一次似畫卷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