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沿海協同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滄州回訪
初夏時節,萬木蔥蘢。渤海之畔,旱堿麥豐收在望;黃驊港內,巨輪靠泊,門機高聳,一派繁忙生產景象。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滄州市,先后考察了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了解鹽堿地整治,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河北省港口整合發展和黃驊港生產經營發展規劃等情況。
一片豐收在望的麥田,一座面朝大海的港口,滄州這座濱海之城,正在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讓群眾有更強的獲得感。
變鹽堿灘為“生態糧倉”
倉廩實,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5月11日,到滄州市考察的首站,就是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風吹麥浪,田野上泛起綠色的漣漪。
旱堿麥一般頭一年9月底、10月初播種,來年6月份收獲。目前,滄州市旱堿麥種植面積100.2萬畝,去年總產量為22.37萬噸。
“總書記來到我們的試驗田!”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副站長郭凱說起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的時刻,依然十分激動。他匯報了旱堿麥種植情況,深切感受到總書記的平易近人。
“仙莊片區約有7600畝旱堿麥,畝產能達到200公斤到300公斤。總書記站在田邊,看向成片的麥田。我就站在他身邊。”郭凱說。
地頭一張小桌子上,擺放著三罐旱堿麥種子,分別是“小偃60”“滄麥6002”“捷麥19”,旁邊還有旱堿麥面粉、掛面、面花等。
“總書記走到桌邊,抓起一把種子,仔細詢問這三個品種的區別。”郭凱說。
為降低鹽堿對小麥產量的影響,黃驊不斷進行良種選育工作,40多年間先后育成“冀麥32”“捷麥19”“捷麥20”三個自主研發品種。
郭凱介紹,仙莊片區種的大多是“捷麥19”,抗旱、耐鹽、抗寒性強、產量穩。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建立了完善的耐鹽小麥鑒選體系,為旱堿麥品種培育和推廣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鹽堿地是我國耕地提質、擴容、增效的重要來源,是糧食增產的“潛在糧倉”。
針對環渤海低平原5000萬畝中低產田和鹽堿地淡水資源匱乏、土壤貧瘠鹽堿制約糧食生產問題,國家于2013年啟動實施了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重點突破了“土肥水種”關鍵技術,5年累計示范推廣8000余萬畝,累計增糧100余億公斤。
作為“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培養起來的一名青年科技骨干,郭凱由衷地說:“我想把這些年來我們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全都講給總書記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國鹽堿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方向明了,信心更足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郭凱受到極大鼓舞,“下一步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圍繞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勇于創新、大膽攻關,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鹽堿地上的麥浪,涌動的是“潛在糧倉”的希望,也是糧食安全的底氣。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種了大半輩子地,黃驊市舊城鎮后仙莊村村民楊東進實在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自家地里。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
楊東進家種了20多畝旱堿麥。“我正在地里拔麥蒿,一抬眼就看到總書記向這邊走來。”當時,他心里緊張極了。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麥田,仔細查看小麥長勢,并向正在田里勞作的楊東進等人詢問旱堿麥產量、價格、品質、收益等。
“總書記這次來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咱更得好好干哩!”楊東進高興地說,“還有一個月,就開鐮了。”
當下,仙莊片區旱堿麥進入了灌漿期。麥粒漸滿,長勢喜人。
“看到用旱堿麥面粉制作的‘面花’等食品,總書記又關切問到旱堿麥產業化情況。”后仙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鎖介紹,黃驊“面花”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殊的種植條件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加工的面粉麥香濃郁、綿軟筋道,非常適合制作饅頭、面條等傳統手工面食。
目前,黃驊有較大型面粉加工企業20家,年加工能力近50萬噸,全市已形成集訂單農業、收儲中轉、面粉加工、食品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小麥全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叮嚀,讓劉玉鎖有了新想法:“我們將加把勁、干起來,抓好農業產業化,讓鹽堿地變成‘增收田’,真正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回到村里,劉玉鎖第一時間和村黨支部書記王志亮商量:下一步,將和農技專家合作,建設良種選育試驗田;開展土地流轉,推動旱堿麥規模化種植;開展旱堿麥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
把黃驊港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
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兩塊展牌引人注目,一塊是河北省港口布局圖,另一塊是滄州黃驊港平面圖。
站在滄州黃驊港平面圖展牌前,滄州市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寶輝詳細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黃驊港碼頭的管理、運營情況,“當時既興奮又稍感緊張。”
黃驊港,作為河北東出西聯的出海口和亞歐大陸橋新通道橋頭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年輕的黃驊港被寄予厚望。
按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河北緊緊圍繞把黃驊港建設成為“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的目標定位,堅持國際化視野,向海發展、向海圖強。
看著展牌,習近平總書記詢問黃驊港的位置優勢。王寶輝向總書記匯報,“黃驊港位于渤海灣的穹頂處,對內輻射范圍廣,正在打造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總書記聽后點了點頭。
滄州黃驊港平面圖上,黃驊港的綜合港區、散貨港區、煤炭港區、河口港區以及航道清晰分布。
習近平總書記問起黃驊港生產經營、發展規劃等情況。王寶輝詳細匯報:“黃驊港有兩條航道,一條是煤炭港區5萬噸雙向航道,另一條是不遠處綜合港區的20萬噸級單向航道。2022年,黃驊港完成煤炭吞吐量2.2億噸,電煤保供量居全國第一……”
滄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肩負著黃驊港開發、建設、管理、運營的使命。
“十四五”期間,黃驊港共謀劃建設集裝箱、滾裝、原油、LNG等22個碼頭、41個泊位,計劃總投資415億元;到“十四五”末,將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7億噸,泊位數翻一番、達83個,集裝箱吞吐量翻一番、達200萬標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河北區位優勢獨特,海運條件便利,要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對此,王寶輝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把黃驊港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
暢通西煤東運、北煤南運大通道
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上,數臺裝船機伸展鋼鐵臂膀等待作業,遠處海天一色。
5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
“總書記微笑著向我們走來,我迎上前去,跟隨總書記沿著碼頭邊前行邊匯報工作。”回憶此情此景,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洪軍難掩興奮之情。
黃驊港煤炭港區是陜西、內蒙古煤炭外運陸運距離最短的港口,是國家能源集團煤電路港航一體化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也是國家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
來到煤炭碼頭前沿,習近平總書記遠眺渤海灣。
“總書記對航道建設非常關心,詢問得很細致。”李洪軍一一匯報,“黃驊港擁有17個煤炭泊位,現已建成5萬噸級雙向航道。同時可滿足10萬噸級船舶單向進出港。”
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線,航道建設是港口建設的根本。黃驊港煤炭港區為國內最大的煤炭下水港,是國家能源保供大通道上的重要一環。為了保障航道的暢通,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神華上航疏浚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航道疏浚維護,全力保障黃驊港能源供應航道暢通。
“總書記很關注煤港的綠色生態建設工作。”李洪軍回憶起黃驊港曾經的樣子——“天烏蒙,水灰黑”,那曾是大家對于煤炭碼頭的普遍印象。為了改變煤港污染頑疾,近年來,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煤港作業全流程抑塵系統,實現了煤炭裝卸的清潔生產,并建起覆蓋全港區的智能生態管控體系。
即將離開港區時,習近平總書記走近30多名職工代表,大家喊出“總書記好,歡迎總書記!”碼頭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驊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要加強港口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
總書記的話語,深深地印在職工代表們的心中。
陳致遠是公司創新工作室的一名青年職工,他表示,將立足項目的整體性、實用性,將生產需求作為攻關重點,開展更多發明創新,賦能港口業務場景,實現其綠色化、數字化升級,為智慧港口建設作出新貢獻,保障能源大通道暢通。
“大家對港口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李洪軍說,“我們將謹記總書記的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繼續擴大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的產業優勢,不斷提升港口輻射力、開放競爭力。” (河北日報記者 張嵐山 袁 錚 曹 錚 王雅楠 戴紹志 郝東偉 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