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種劇團多、名角大腕多,票友戲迷多……5月8日,四臺大戲同時在河北石家莊開唱,來自全國各地名家名角齊聚一堂再次為省會觀眾奉上精湛的表演。在演出前,這些名家名角還針對河北緣何能成為“戲曲沃土”暢談了各自的看法。
四臺大戲在省會同時開鑼
5月8日,來自四川、河北、青海、山東的四家劇團表演的川劇《草鞋縣令》、秦腔《尕布龍》、評劇《臺城星火》、柳子戲《老青天》在河北石家莊同時開鑼。一時間,名劇名戲薈萃、名家名角齊聚,這場戲曲盛宴仍在持續升溫,關于河北“北方戲窩子”的討論也日漸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4部戲曲的主題都與“為民服務”有關:他是柳子戲《老青天》中的包拯,82歲還未告老還鄉,微服私訪奔赴曹州,智鍘貪官救饑民;他是川劇《草鞋縣令》中的紀大奎,花甲之年,再度入仕,棄前程勇擇引水之道,安黎民整治水旱之患;他是評劇《臺城星火》中的弓仲韜,歷經磨難點燃安平革命星火,赴湯蹈火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他是秦腔《尕布龍》中的尕布龍,他一心為民,開辦免費牧民旅館,廉潔勤政,痛批基層干部腐敗,身先士卒,帶領西寧人民綠化南北兩山。他們的事跡橫貫古今,用行動詮釋著什么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圖為《臺城星火》。史晟全攝。
在河北藝術中心門口,大巴車停靠在路邊,觀眾們早早排起了長隊,為川劇《草鞋縣令》而來;今晚的石家莊,評劇、川劇、柳子戲、秦腔四場大戲同時上演,讓觀眾眼花繚亂……這只是這場戲曲盛會的小小縮影,在“北方戲窩子”河北,在全國梆子聲腔展演現場,精彩還在繼續……
傳統大戲走進高校校園
楊文娜特別喜歡戲曲進校園的活動,他說,每次進校園看到那些中學生、大學生的眼睛,能夠看到那種期盼,那種喜歡?,F在的學生如果會唱兩句京劇,那就很了不起,這就是一種時尚,是一種好現象。
8日晚,柳子戲《老青天》亮相河北師范大學。詼諧幽默又不乏莊重嚴肅的劇情,讓前來聽戲的師生時而哄堂大笑,時而鼓掌叫好。
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演員、包公的扮演者王偉告訴記者:“塑造一個剛正不阿但同時詼諧幽默的包公形象,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但是從我們的演出效果來看,《老青天》這部戲塑造的包公形象明顯更具親和力,同樣非常受觀眾歡迎。”
現場觀眾的熱情,也印證了王偉的說法。在河北師范大學真知講堂,到場師生無不為劇情所深深吸引,情緒也隨之跌宕起伏。
“完全沒想到會這么好看!”河北師范大學學生王冰洋告訴記者,“之前我很小接觸戲劇類的作品,這次也是因為演出送到校園里面才想著過來看一眼。沒有想到這出戲會這么搞笑。能看懂,而且特別喜歡!”
圖為《老青天》。閆德見攝。
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楊青也表示,當下年輕人的日常娛樂當中,較少會觸及傳統戲曲。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將這樣一部精彩的戲劇送到了校園當中,讓高校學子能夠近距離感受戲曲之美,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有非常大的意義。
“這次在河北師范大學演出,我們也非常的興奮和激動。”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演員、王粉蓮的扮演者尹春媛告訴記者,現在的柳子戲,在題材上和表現手法上都進行了創新,融合了更多現代的元素,非常適合現在年輕觀眾的口味。所欠缺的,正是這樣一個能將傳統劇目傳播到年輕觀眾,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當中的契機。
本場演出的成功,讓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主任、山東省柳子劇團團長李貝欣喜不已。
“如何讓小劇種跟上大時代,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走近柳子戲?一直是我們所思考的問題。”李貝表示,近年來對文化自信的強調,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起傳統戲曲、傳統藝術。這對戲曲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要守正創新,要在保留傳統藝術風貌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現代元素,從而適應年輕人口味。同時也希望能夠多多開展這類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讓傳統戲曲更多地‘圈粉’年輕觀眾。”李貝說。
圖為《尕布龍》。杜船攝。
“北方戲窩子”是如何煉成的?
河北如何成為了“北方戲窩子”?戲曲文化繁榮、名家名角多、群眾基礎深厚……在采訪時,戲曲名家們紛紛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河北作為“北方戲窩子”,繁榮的戲曲文化氛圍令省內外戲曲名家深有感觸。衡水市評劇團團長晏志強介紹,近年來,河北戲曲文化發展很快,以衡水市評劇團來說,每兩年創作一部現代戲,《林秀貞》《火種》《咱家老李》《情滿南王莊》等都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評劇作品。
圖為《草鞋縣令》。王建攝。
河北戲曲文化盛名也早已走出河北,走向全國。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說:“我覺得河北是一個能夠真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寶地。河北有很多知名的歷史故事,出現過很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河北可以說是‘北方戲窩子’。”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肖得美也提到:“河北戲曲文化非常有名氣,像古城正定等地都很有戲曲文化底蘊。”
河北梆子、評劇等河北省的著名劇種早已走出河北,不少劇目也已受到全國各地觀眾們的歡迎,最讓西寧藝術劇院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史紅剛印象深刻的就是《小二黑結婚》《楊乃偉與小白菜》,他直言,來到石家莊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為其院團是第一次來石家莊表演,“熟悉”是因為河北作為“北方戲窩子”,各種戲曲精彩紛呈,他從小就對河北戲曲文化有深刻印象。
除了繁榮的戲曲文化氛圍,名家名角多和群眾基礎深厚也是這片戲曲沃土的鮮明特征。
不少專家由衷地贊嘆著河北這片沃土“名家名角真的多!”陳智林、肖得美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師裴艷玲,史紅剛則說起著名評劇演員趙麗蓉,齊花坦、張惠云……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出現在人們腦海中。
圖為《草鞋縣令》劇場外排隊場景。王建攝。
專業,是河北觀眾帶給劇團們的第一印象。“河北觀眾很懂戲,來到這片土地上演戲很有壓力,觀眾們會以更高的標準來審視這部作品,這也會讓我們更加全身心投入,奉獻高質量演出。”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劉誼連連贊嘆。
熱情,則是這片土地上觀眾的另一大特征。晏志強回憶起2021年5月21日《臺城星火》第一次在石家莊大劇院演出時的場景說,“臺下響起了幾十次掌聲,反映太強烈了!”連衡水市評劇團名譽團長、《臺城星火》主演楊文娜也說,河北的觀眾氛圍好,屬于“獨一份,為了這樣的觀眾愿意‘返場’。”
百花齊放不斷點亮“戲窩子”
“好久沒看到這種盛況了,今天晚上四部劇,都不知道去看哪個了!”石家莊人民會堂門口,劉奶奶興奮地向記者稱。連日來,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通過會演,許多地方劇種來到“北方戲窩子”河北,上演了一出文化交流“大戲”。晏志強稱,衡水評劇團很重視這次會演,全團來了100多人,前天在保定演出完,馬不停蹄地就來到了石家莊。他認為,會演的形式非常利于戲曲發展,希望能多舉辦會演,除了全國各地的“大劇團”,也可以加一些縣鄉“小劇團”,大家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圖為《老青天》演出現場。閆德見攝。
74歲的彭老爺子已經看了五六十年戲,談及對“北方戲窩子”的看法,他說,“河北的戲曲氛圍真不錯,觀眾的水平也挺高,只有一點,就是人們的精神消費觀念還要再加強,還得加強宣傳。”
劉誼也提到,“要通過新媒體、自媒體等手段,加強傳統戲曲文化宣傳力度,讓更多人走進劇場,讓‘北方戲窩子’更具普遍意義,這需要政府、從業者、媒體等的共同努力。”
“百花齊放”是陳智林心目中的“北方戲窩子”最理想的模樣,他說,“我希望河北‘北方戲窩子’像大花園一樣,百花爭艷,能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花朵呈現出靚麗色彩。”(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偉克 劉世鵬 董浩天 劉杰 實習生張耕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