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故事,一代人的精神,新時代的楷模。由青海省西寧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大型秦腔民族現代戲《尕布龍》,將于5月8日晚在石家莊大劇院精彩上演。這部以已故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真實事跡為原型創作而成的大戲,將如何展現“牧民省長”的本色人生,記者帶你先睹為快!
秦腔《尕布龍》排演現場。劉杰 攝
一部撼動靈魂的現代戲
尕布龍,蒙古族共產黨員、青海省原副省長。18年奮斗,給青海省西寧百姓留下了郁郁蔥蔥的南北兩山;30年堅持,將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讓許多農牧民在省城多了個“家”;50年的奉獻,走遍青海的山山水水,也走進了百姓的心坎里……他用質樸和執著,書寫了一名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秦腔《尕布龍》就是以“時代楷模”尕布龍同志的工作生活事跡為基礎,創作而成。
秦腔《尕布龍》排演現場。劉杰 攝
該劇極具時代特色,通過“牧民房”“抗雪災”“搞綠化”三個單元,以“收病人為民公仆”“抗雪災搶險救人”“反腐敗挽救鄉長”“落虧欠情系妻女”“南北山獻身綠化”等主要事件串聯全場,成功塑造了一個手握重權不謀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殫精竭慮謀發展惠民生的人民公仆形象。
排演現場,音樂響起,燈光聚焦舞臺中間的一張沙發,尕布龍獨自坐在沙發之上……作為秦腔《尕布龍》的一大亮點,該劇以無場次方式結構、以暮年尕布龍彌留之際的思想閃回展開劇情,以劇中角色兼任敘述者及歌隊串聯全劇。
秦腔《尕布龍》排演現場。劉杰 攝
“與傳統戲和歷史劇相比,現代戲的創作難點較多。而現實人物和模范題材的戲劇創作難度更大。《尕布龍》的成功在于全劇編排的寫意、靈動、質樸、簡潔。”西寧藝術劇院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史紅剛介紹,該劇角色與歌隊、敘述者自由轉換,跳進跳出,夾敘夾議的散文似的結構方式,成為交代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是黨員,是省長,是你們的公仆……”“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牧民啊……”“堅守出一個無愧的自己……”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貼近生活,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臺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情節,真可謂直抵人心、震撼靈魂。
一部完美融合的民族戲
作為一部帶有濃郁民族韻味、地域特征的民族戲,秦腔《尕布龍》在唱腔設計上不拘泥于老腔,采用歌劇式的唱法來設計唱腔,既是戲又是歌。特別是在劇目中青海花兒《下四川》的使用,既烘托了劇情,又讓劇目有了明顯地域特色。
秦腔《尕布龍》排演現場。劉杰 攝
尕布龍是蒙古族人,故全劇的音樂主題以蒙古族音樂特點來設計,以此塑造了特點鮮明的主人公形象。音樂主題貫穿全劇,長調短調都由音樂主題派生,使該劇具備了高度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尕布龍生長、工作在藏族、蒙古族雜居地區,而藏族居多,因此全場音樂、舞蹈音樂選用了藏族音樂素材。多民族不同特點的音樂有機融合,體現了青海多民族共融的特點。該劇中樸實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臺美術設計,也準確刻畫了劇中人物工作生活的場景,使觀眾有身臨其境、情景再現的真實感。
秦腔《尕布龍》排演現場。劉杰 攝
“我們的創作在于把真人真事做‘真’、做‘實’,使觀眾相信其真,感受其實,這是本劇創作的難度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史紅剛說。
對于在河北的首次演出,“尕布龍”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雄說:“雖然這部劇進行了一百多場的演出,但是為了此次會演,我們仍在不斷提升和打磨。希望今晚給河北戲迷帶來精彩演出的同時,也把尕布龍的精神傳遍燕趙大地!”(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