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辦的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第三場劇目研討會在石家莊市召開,《新包公賠情》劇目主創團隊與參會專家進行了座談。專家們就劇目精神層次梳理、人物形象塑造、臺詞細節處理、舞臺元素運用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并提出了加工修改建議,希望劇目在現有基礎上精心打磨、精益求精。
圖為河北梆子《新包公賠情》劇目研討會現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供圖
歷史與現實共振 為傳統劇目改編提供借鑒
河北梆子《新包公賠情》由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創作,著名劇作家劉興會執筆,中青年導演的佼佼者、一級導演段示威執導,一級作曲姬君超為該劇的音樂唱腔進行指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新包公賠情》完善了故事情節,將40分鐘的折子戲《包公賠情》新編成了兩個半小時的八場大戲。《新包公賠情》將“包公斬殺親侄子,向嫂娘賠情”的前因后果講述得更為詳細,揭示了謊言與真實、職責與良知、法律與人倫的諸般劇情沖突,劇情創作與時俱進,讓戲迷愛看的同時,也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全面而又深刻地闡釋了劇本立意。
研討會上,劉興會介紹該劇在創排過程中聚焦當代觀眾的觀演體驗,在走近觀眾、啟發觀眾的創作思路上尋求突破,讓觀眾獲得思考,同時拓展思維視野,反思當下現實。
注重現實觀照也是《新包公賠情》讓與會專家都深有感觸的地方。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原院長、研究員龐彥強說:“《新包公賠情》是一部具有現實感的新編傳統劇,將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融入劇目中,在劇中我看到了歷史與現實的共振、古代與當今的共鳴,在品讀過去的故事中也尋覓出一些現實的蹤影。”
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朱為總也被該劇注重現實觀照的特性打動。他認為,《新包公賠情》注重全劇情感的多層次和豐富性,從更深層面闡釋著傳統戲曲與當代社會生活的關聯和思考,為當下各劇種在如何重編重寫傳統優秀劇目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創作與時代同行 以當代觀眾需求為出發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李志遠對現場觀眾的反應印象深刻,“場內座無虛席,觀眾們在劇中獲得了藝術享受,呼喚清官、呼喚人倫、呼喚良知的情感得到了滿足。”李志遠認為該劇敘事層層推進,逐步把故事推向高潮,喜中伏悲,邪中有正。“在包拯形象的塑造上,沒有一味著筆于其正面形象,也表現了他從剛正到妥協再到堅守良知的轉變過程。”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一級編劇胡應明針對劇目唱詞的語言特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包公賠情》唱詞有味,充滿機趣和機鋒,形成了很大張力,使得戲曲十分飽滿。”
原山東省文史館館員陳鵬對劇目給予了充分肯定,“戲曲創作需要具備‘六為’意識,即為劇種、為劇團、為演員寫戲,同時還需要為時代、為觀眾、為生態考慮。”陳鵬認為, “這部劇很接地氣,注重老百姓的真實需求,讓老百姓看著過癮。”
與會專家還就劇目精神層次梳理、劇情銜接、人物形象塑造、臺詞細節處理、舞臺元素運用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并提出了加工修改建議。
在聽取專家們的點評和建議后,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劉莉沙表示,將認真消化專家們的建議,并在后續的創作中不斷地完善作品,不負時代,不負觀眾。
據了解,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劇目研討會共九場。第四場劇目研討會于5月7日上午召開,專家學者將圍繞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一團創排的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展開討論。(記者 宋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