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雄安,萬物勃發。沐浴著明媚春光,一座正在崛起的“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2017年4月1日,新華通訊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解決“大城市病”探索中國方案,是雄安新區的初心和使命。雄安新區設立六年來,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六年來,一批批重大項目全面推進,一個個標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雄安新區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日新月異。新區累計完成投資5100多億元,總開發面積覆蓋120平方公里,35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城市雛形初步顯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邁出扎實步伐,正朝著典范城市邁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要深刻把握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要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持續完善新區基礎設施,強化疏解落地支撐,不斷增強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要高標準建成投用一批辦公、商業、住宅等配套設施,完善城市基本功能。加強疏解項目落地要素保障和政策保障,完善疏解服務機制,加快推動疏解項目落地見效,形成“承接一家單位、引來一種功能、帶動一方發展”良好局面。
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要以“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創新體制機制和政策,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為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供堅實保障。要不斷優化便民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和創新開放的政策環境,在土地、財稅、金融、人才、住房、對外開放等方面落實一攬子政策措施,有序承接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疏解,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要錨定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目標,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資源。新區要搭建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國際一流創新服務體系,努力成為京津冀乃至全國、全球重要創新源頭。要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城。建設數字智能城市,打造“15分鐘生活圈”,扎實做好群眾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社保等各項工作,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推進千年秀林建設管護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實現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再現“林淀環繞的華北水鄉,城綠交融的中國畫卷”。建設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典范城市,靠優質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
起筆是世界眼光,落筆為時代標桿,走筆成千年大計。
雄安新區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必須堅持大歷史觀,保持歷史耐心,穩扎穩打,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引領時代發展的“未來之城”、樣板之城。(新華社記者 齊雷杰)